□本报通讯员 刘子欢 王曦钰
杨之文
走进临河区干召庙镇棋盘村养殖户的养殖圈舍,一只只膘肥体健的肉羊悠然吃着草料,勾勒出乡村产业兴旺的生动图景。棋盘村作为临河区肉羊养殖示范村,全村共有206户常住户,其中186户发展养殖业,肉羊产业已实现“整村推进”,成为村民增收、乡村发展的核心支柱。
“立足7000亩肥沃耕地,我们村深耕小麦、玉米、番茄、西瓜等作物种植,以‘种养结合、循环共生’的思路,让种植与养殖从孤立产业变为有机整体。”棋盘村党支部书记吕志明介绍,秸秆化身肉羊粗饲料,畜肥回归田间滋养作物,形成“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良性闭环,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又减少环境污染,为肉羊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
近年来,棋盘村锚定肉羊产业“整村推进、全面升级”目标,引入“华蒙肉羊”优质新品种,迅速点燃全村养殖热情。该品种凭借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上佳的优势,成为养殖户眼中的“致富宝”。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纯繁羔羊实行“溢价回收”,每只羊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80元,从源头解决销路难题,为农户收益上了“保险”。
养殖户杨保柱家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们家羊舍现存栏华蒙基础母羊48只、种公羊3只,每批次可产羔80多只,每只羊的利润在500元左右,一年养殖收入大约9万元。”杨保柱满意地说。他家的饲料主要是家里自产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葵盘粉等粗饲料,同时搭配豆粕、麸皮、玉米及预混料等精料,一只母羊日均饲养成本仅3.5元,实现“低成本、高回报”的高效养殖。
如今,棋盘村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村培育5户专业纯繁户,华蒙肉羊存栏量达370只,年出栏羔羊约700只;64只华蒙种公羊的推广养殖,全面带动全村肉羊品种改良,让“优质羊”覆盖更多农户,推动整村肉羊产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
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关键。2022年,“肉羊科技小院”在棋盘村落地生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技术智囊团”,为村民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从品种优化、疫病防控到营养配比,科研力量精准破解养殖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推动全村养殖方式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标准化”跨越。
来到八一乡农丰村肉羊小镇,规划合理的标准化圈舍映入眼帘。工作人员正开着投料机逐一给羊放料。据悉,该肉羊小镇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拥有标准化圈舍、饲料库房68间,配有现代化TMR草料混合机50台,基础设施总投资6000余万元,基地年可出栏育肥羊30余万只。
“在科技赋能下,临河区肉羊产业不仅实现了‘养得好’,更实现了‘可持续’的突破。”临河区农科局局长孟良介绍,当前,临河区肉羊存栏优化至193.5万只,良种覆盖率达75%,羊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从家家户户的羊舍到连片的耕地,临河区以肉羊产业整村推进为抓手,用科技为产业赋能,以循环为发展提效,让“循环高效的现代农业”从理念变为鲜活现实。这里的每一只羊、每一亩地,既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写下了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