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陕坝讯(通讯员 满都胡)今年以来,杭锦后旗公安局积极探索构建“政治引领+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以应急救护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提升一线民警现场处置、服务群众和应对突发事件综合能力。近日新建成的全市公安系统首家专业化应急救护培训室启用,并同步开展专业化培训,推动全警应急救护能力建设迈入系统化、专业化、实战化新阶段。
在旗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杭锦后旗公安局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余万元,建成了面积近100平方米,集教学、实训、考核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应急救护培训室。培训室配备了集成教学与智能考核功能的应急救护培训系统、高清教学一体机、移动学习终端,以及智能心肺复苏模拟人(成人/儿童)、气道梗阻训练模型、AED训练机、海姆立克急救训练马甲等先进设备,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精细化教学与实操考核需求,为培养高素质、会急救的公安力量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和阵地保障。
立足公安工作实际,构建了一套“专业化课程、场景化训练、标准化考评”的实战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围绕一线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涵盖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创伤包扎、常见急症处理等8大类核心急救技能。严格引入红十字会认证标准进行能力评估,确保培训质量。今年已成功举办4期专项培训,180名民辅警参训,156人通过考核取得初级红十字救护员证。
培训室采用“1+N”社会化服务模式,“1”即立足公安内部,确保全局民辅警能得到轮训和复训;“N”即面向社会多个群体开放共享。已与旗红十字会建立紧密协作机制,未来将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工作者、学校教师、企业安全负责人、公交司机等重点行业人员以及热心市民,进入基地接受专业、规范的急救培训。
通过系统培训,显著增强了民辅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培训成果向实战效能转化,不仅在局机关、看守所、拘留所及派出所配备AED设备,更前瞻性地为部分一线巡逻车辆也配备了AED设备,并张贴醒目标识。让公安巡逻车不仅是维护治安的“移动哨所”,更成为了街头巷尾突发情况下触手可及的“生命驿站”和“救命神器”。
杭锦后旗公安局通过开展全警多轮次、全覆盖专业培训,推动实现“人人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个个敢于实施现场救护”,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战斗力优势,为履行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