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桥镇方寸庭院生金

作者:赵丹 王旭尧

果香四溢

        □本报通讯员  赵丹

        王旭尧  文/图

        在杭锦后旗三道桥镇,昔日仅供日常劳作、晾晒的庭院空间,如今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阵地”,“庭院经济”正依托三道桥镇的肥沃土壤加速扎根,以蓬勃姿态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初秋时节,走进顺利村村民赵三红的庭院果园,果香四溢,梨树与西梅树枝头挂满饱满的果实。“咱家果园种了好几个品种,年年收成都不赖。”赵三红一边精心打理果树,一边向笔者介绍,这些优质果品通过自销与订单销售相结合的方式,销往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地,昔日的果园子真正变成了致富的“钱袋子”。

        赵三红的丰收喜悦,正是三道桥镇庭院经济焕发活力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农家院落不再只是生活空间,更成为“造血生金”的发展宝地。许多村民有效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边角地,种植时令水果和蔬菜,既满足了自家餐桌需求,节省日常开支,又将富余产品推向市场,轻松实现“自给自足”与“额外创收”双赢。

        随着经验积累与空间拓展,庭院经济的形态也日趋多元。除了种植,肉牛、肉羊养殖也在庭院周边悄然兴起,养殖户通过科学经营,开辟出家庭增收的新渠道。和平村村民郭迎春则探索出“庭院加工”的特色路径:在自家院里建起豆腐坊,日产鲜嫩豆腐70斤,以优良品质赢得邻里的认可;扎制扫帚更形成规模,年销量达3000把。凭借这两项庭院“绝活儿”,郭迎春年收入稳定在6万元左右。

        小小庭院,气象万千。三道桥镇以庭院经济为“小支点”,撬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从种植到养殖,从加工到销售,庭院经济的活力持续释放,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绘就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