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做强产业链党建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作者:黄景莲

□本报记者  黄景莲

上半年,我市风电装备产业链实现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58%;生物医药产业链实现产值60.1亿元,同比增长2%;肉羊产业链实现产值145.81亿元,同比增长6.3%。这些数字印证我市抓产业链党建促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成效初显。

产业链党建是基层党建的新命题,是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我市自主探索党建赋能助企行动新路径,试点推进产业链党建,通过把组织建在链上、把服务沉在链上、把资源聚在链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组织建在链上  汇聚发展新合力

“磴口县新能源产业链联合党委揭牌,为我们新能源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磴口县伏能硅业总经理王国栋说。今年,磴口县制定印发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党建工作方案,关联20余家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链联合党委的成立,标志着新能源领域党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助于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发展优势,对于实现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磴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兴强说。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把产业链党建作为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从织密建强组织体系入手,推动产业链党建破题上路、有序推进。

市级主导抓机制。市委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基层基础强化、常态联系服务、解忧纾困助企、招商引资激励、人才引育赋能“六项机制”,配套印发《产业链党建工作机制运行指南》,围绕构建组织领导、基层组织、服务保障、协调指挥“四个体系”定期调度、跟踪指导,着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部门主抓强组织。坚持因链制宜、产业归口、试点先行、重点推进的原则,结合全市19条产业链实际,以风电装备、生物医药、肉羊3条产业链为试点,由市工信局、农牧局牵头成立产业链联合党委,覆盖上下游企业党组织30个、党员725名,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产业链组织体系。

企业主建夯基础。扎实推进“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采取单独建、联合建、行业建、区域建等方式,推动33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党组织。组织链上企业党员亮身份、当先锋,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21个,跨企业、跨领域组建技术、销售等6个攻坚小组。

服务沉在链上  调动发展新活力

内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果胶产品占全国份额70%以上,但企业规模小、融资难。然而,在生物医药产业链联合党委的帮助下,该公司成功申报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项目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减轻了资金压力。

生物医药产业链联合党委组织链上重点企业参加了“蒙粤聚力,智领医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推介活动、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等系列活动,推动2个项目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总投资达7.5亿元。

肉羊产业链联合党委组织链上企业参加内蒙古畜牧业(长三角)招商引资对接会,与上海在外企业服务中心签订合作框架意向书,我市澳菲利、草原鑫河、美洋洋等屠宰加工企业通过服务中心销售肉羊产品。

……

“蹲”在链条上,摸清产业链发展和产业链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沉到企业一线,着力破解产业链党建难点问题。这是我市围绕产业实际和企业需求,全方位服务链上企业,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产业链党建一头连着党组织,一头连着产业。我市发挥联合党委牵头抓总作用,建立“链上企业点单、联合党委派单、职能部门接单”服务机制,合力解决企业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

现场办公解难题。产业链联合党委每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议,组织成员单位、行业部门、重点企业进行助企恳谈,针对企业提出的基层党建、产业政策、金融服务、招商引资、科技服务等方面需求,现场办公推动解决。今年以来,联合党委已组织召开联席会议2次,征集企业诉求和建议18条,全部现场推动解决。

服务专员问需求。每条产业链确定1名服务专员开展点对点服务,动态收集企业在政策、资源、项目等方面的需求清单和问题诉求。产业链联合党委协调发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推进办理,形成“一般问题服务专员接诉即办、专业问题职能部门定向承办、重点难点问题涉企部门会商合办”的快速响应机制。今年以来,3条产业链的服务专员收集企业诉求27件,已协调解决25件。

招商平台促发展。产业链联合党委会同链上企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招商远景图,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利用行业协会商会等资源,为企业“走出去”以商招商搭建平台。今年以来,3条产业链新签合作项目5个,协议总投资5.93亿元;在谈项目为8个,协议总投资9.8亿元。

产需对接强合作。引导链上企业在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帮助6家企业相互签订党建共建、产品销售、技术合作等项目协议5个,帮助3家企业拓展销售市场,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奖补11项,涉及资金2794万元,推动企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资源聚在链上  激活发展新动能

巴彦淖尔西部铜材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以铜冶炼、铜材加工销售和贸易、有色矿产品贸易、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随着产能扩充,该公司需办理10万吨环评、能评等相关手续,但审批周期长、过程复杂,影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进程。市直机关工委了解情况后,协同市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启助企行动,帮助该公司梳理资料、协调流程,全力推进其能评、环评手续办理工作。

近日,市直机关工委与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开展高标准党建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市直机关走进经开区“我为企业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13家市直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分别深入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详细了解企业近期生产经营、职工工作生活等情况,对企业前期提出问题的办理情况进行了详细解答,对其他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和方法。

建立产业链党建工作矩阵后,发挥组织优势、推进联建共建,切实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动能是关键。我市积极搭建部门联动服务平台,以党建链贯通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构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格局。

帮办助企。市政数局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创建企业项目管家服务中心,通过综窗受理和后台流转,压减办理时限、环节及材料,累计办理事项120余件,办理环节、时限、材料平均压缩65.3%、72.9%、48.2%。针对企业“不会找、看不懂、找不到惠企政策”等问题,市委组织部组织行业部门编印助企政策措施汇编,让政策落实由“企业问政策”向“政策帮企业”转变。

科技赋能。市科技局选派业务骨干、专家人才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科研攻关、技术支持等“链上问诊”服务58次,为链上企业解读科技产业政策,“蒙科聚”科技创新政策巡回培训实现链上企业全覆盖。

结对解困。市直机关工委深化“横联纵领”党建载体建设,开展“领航共建  助企先锋”行动,推动35个市直单位的党组织与33家企业的党组织开展常态化结对共建50余次,梳理需求清单30余项,帮助企业解决了项目订单、证件办理等方面难点问题。

金融助力。针对链上企业资金短缺问题,金融监管部门整合融资渠道、优化对接服务,推行普惠“金融超市”,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组织召开4场金融纾困专题政银企、政金企对接会,为肉羊产业链企业协调银行贷款超200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人才共育。坚持党建“第一责任”与人才“第一资源”两手抓,组织开展“智汇北疆·‘就’在河套”人才就业双促行动,会同产业链联合党委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链上民营企业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刚柔并济引进各类行业人才、高校毕业生800余人。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园区、企业等创新主体“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机制,3个产业链联合党委遴选6个产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推动链上企业共育紧缺人才、共享关键技术、共抓科研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