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邬琼
清晨,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恩泽蹲在地里察看辣椒苗的长势。他指着田里自动工作的播种机说:“以前浇地都是大水漫灌,现在用上滴灌技术,省水又增产。”这个朴实的汉子用10年时间从下岗工人变成了带领3000多户农民致富的新农人。今年,白恩泽获评自治区劳动模范。
2013年,下岗后的白恩泽毅然返乡创业。他筹资建厂,从玉米种植起步,逐步构建起覆盖节水灌溉、农资购销、农机服务、粮食烘储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造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模式,像一张精密的网络,覆盖15万亩土地,带动30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9000元。他创新建立8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与企业成为共同体,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白恩泽联合多所农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水肥一体化等前沿技术引入,特别是创新研发的黄河水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写了当地大水漫灌的历史,让12万亩农田焕发新生。同时,他创办的全国百家优秀农民田间学校,通过田间课堂、专家讲座,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田,累计培训3000多户农户,让科技兴农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党建引领下,白恩泽探索出“支部+支部”的党建联盟模式。以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为中心,企业与村委携手开展“手拉手、心连心”产业帮扶行动,在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等环节向监测户、脱贫户倾斜,累计帮扶510余户,投入资金130多万元。他深知,只有让党组织成为发展主心骨,才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针对农户储粮难题,他创新推出粮食银行模式,让粮权自有、存取自由,不仅减少粮食损耗,还实现农户每亩增收400元。在辣椒产业领域,他打造从种苗培育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带动4万亩辣椒种植,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让小小辣椒成为农民致富的“红火产业”。
“我想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朴实话语道出这位新农人的担当。如今,白恩泽正筹划建设辣椒加工园区,继续用现代农业的金钥匙,带领乡亲们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