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巴彦高勒讯(通讯员 王园)近年来,磴口县渡口镇新地村以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党建示范点为目标,坚持网格化区域、动态化覆盖、精细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持续发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点”向“面”推开,实现人居环境由“净”向“美”转变,擦亮和美乡村建设“底色”。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群众主体、党员示范的参与机制。新地村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保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引领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共建美丽家园,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行“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农户”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包卫生清理、包设施维护、包宣传引导”的“三包”职责。建立“周巡查,月治理”制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内环境卫生整治,评选出“最美庭院”“干净人家 精巴媳妇”等,并给予表彰。组建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交叉检查。同时,村民通过参加义务劳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获得的积分,可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充分调动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坚持全域谋划,构建点线结合、拓线成面的推进机制。针对村庄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新地村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体系,配备垃圾桶180余个,聘请保洁员7名,实行全天候保洁。根据新地村各组实际,对村内实施添绿、点亮、扮美工程,做到“一组一特色”“一村一乡韵”,通过硬化村内道路、安装路灯、植树绿化等方式,实现了村内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
坚持常态长效,构建“建共享、多方联动的管护机制。新地村党支部牵头搭建村民议事平台,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充分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制定、资金使用、监督考核等环节,激发群众动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创建“党建+庭院经济”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引导农户规范运作,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新地村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内容,明确村民在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联合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 精巴媳妇”等活动,动员妇女、青年等群体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建设美丽家园、美化环境的行动中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