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村:“四驱联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作者:赵文娜

大棚育苗

□本报通讯员  赵文娜  文/图

今年以来,磴口县隆盛合镇公地村围绕“党支部+万红合作社+产业”机制,以“致富领航”为核心目标,创新组织驱动、产业驱动、科技驱动、市场驱动“四驱联动”模式,将党建优势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打造“党建红引领产业绿”的乡村振兴样板。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支部统筹、企业带动、合作社运营、党员示范”的协同发展机制。村“两委”牵头成立万红合作社,以“企业订单保销路、合作社组织保生产”为核心原则,与磴口县富友有限责任公司、五原县泰丰种苗合作社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企业提供优质种苗、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整合土地资源、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种植,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联结共同体。目前,1100亩白梨脆香瓜、170亩麒麟西瓜已完成标准化种植,30余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实现“一地两收”,有效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聚焦“两瓜一菜一畜”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5万余亩。通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发展香瓜、麒麟瓜、辣椒及二茬蔬菜、特菜种植。引进内蒙古现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5亿元,建成3万头奶牛绿色生态循环养殖科技示范园项目,日产鲜奶140多吨,吸引当地农民5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2万多亩玉米和苜蓿草种植销售,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该村依托企业技术支撑,邀请农技专家指导,提升种植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打造“四季香瓜”基地,引进全自动育苗、四膜香瓜、喷淋、温室大棚太阳能增温、黄河水滴灌等技术,实现育苗、种植、销售全产业链。通过科技赋能与绿色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抓牢抓实“选育管用”四个环节,聚焦“多渠道”广招严选、“帮带制”精准培育,注重在实战、实践、实训中发现和培养人才,持续加强村后备力量队伍建设。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为磁石,吸引专业人才、技术能手汇聚一堂,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等群体中“过筛子”,先后培育了10余名本土致富带头人,形成“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致富领航、四驱联动”模式,公地村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硬支撑”,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