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磴口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要论述,以“抓牢工作主线强共同体意识、抓实主线工作强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落细,引领全县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育“团结之花”,共享“幸福硕果”。

磴口县多维发力齐奋进 同心阔步新征程

作者:市民委

三盛公水利枢纽

兵团文化节 记者 胡东育/摄

光伏“蓝海” 通讯员 甄妮/摄

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 通讯员 崔冉昕/摄

非遗工坊河套香醋酿造技艺

        以传统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磴口县着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当地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融红色文化和兵团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等于一体,依托黄河、阴山等国家地理标识,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308精神”、兵团精神为基本内容的品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明的正确认知和历史自信。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定期组织中小学师生开展推普周、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并对公职人员进行普通话等级考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坚决防止、纠正固化和强化差异性、削弱和危害共同性的问题,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把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引导各族群众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大力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对文物、古籍以及剪纸艺术、科泊尔长调、手工酿醋等非遗的研究;以史增信,阐释好磴口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作用与贡献;发展文旅新业态,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挖民俗文化,常态化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活动,聚焦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形象、尽展各民族文化精彩元素。

        以经济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磴口县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着力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舍饲圈养、庭院经济,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生产实现改地增粮、节水增效、规模增收、延链增值,为国家稳住“粮袋子”的同时,确保农牧民鼓起“钱袋子”。

        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振兴磴口县工业的主引擎,全力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以县属国有企业参与的方式促进蒙能、乌兰布和等新能源光伏企业做大做强,有效扩大光伏和生态治理面积,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各族群众收入。

        依托自然人文等资源,集中打造具有明显地域标识、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打卡地,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认同度较高的文体赛事,以文旅产业的突破带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磴口县的知名度,构建起全域全季的大旅游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一体化建设进程,将乡村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创建、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融为一体,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形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加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以文化活动团结各族群众

        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利用好“两月一周”等集中宣传时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新增宣传展板、标语、景观视频等各类宣传载体440个(条),发放手提袋、挂历、年画、团扇等宣传品3万余份;采取村企共建方式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展厅一处,有形有感有效引导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全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深入实施“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实现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

        磴口县创作沉浸式大型情景剧《兵团岁月》,深入挖掘知青响应号召来到磴口县防沙种树的故事,生动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现了知青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打造品牌助力“北疆文化”建设

        着力打造“北疆文化”磴口品牌,深入挖掘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讲好磴口县各族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委党组书记、主任贾新霞带头履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提交的课题成果《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创新性研究——以磴口县为例》被内蒙古社科院巴彦淖尔分院和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鉴定为良好等级课题;《挖掘防沙治沙“磴口模式”的精神内核    谱写新时代民族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文入选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蓝皮书;选送《民族交融下数学教学与民族团结教育融合实践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探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探索》3篇论文参加自治区妇联、自治区民委“石榴花开耀北疆    家国同行谱新篇——各族妇女儿童与广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模式研究”征文活动,成为磴口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磴口县‘沙枣花’巾帼宣讲小分队:用质朴‘她’声    凝聚奋进力量”被评为特色创新案例;同时,县民委微信公众号还开设了“六个行动”专栏,加大对“北疆文化”磴口品牌的宣传推广。

        以法治力量保障群众权益

        磴口县各级党委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机关建设、巡视巡察工作和政绩考核,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各部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三定”方案,明确职能职责和专司机构,列入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做到融入日常,抓在平常。

        此外,磴口县将民委列入政府常务会议常列单位,规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筹协调、前置审核、决策研究和督促落实等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广泛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宣传、公安、网信、教育、国安等部门联席会商机制,对互联网涉政舆情实施重点监控,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进行严格排查。

        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追责问责。磴口县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化监督保障,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纳入监督检查重点内容,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持续完善监督机制,不定期对各部门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情况进行检查,对贯彻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内容,引导各族群众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加强全县行政执法人员能力建设,依法维护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牢固树立平等保护司法理念,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市民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