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强化后续扶持 筑牢搬迁群众幸福根基

作者:杨阳

        □本报记者    杨阳

        “易地搬迁作为消除绝对贫困的关键举措,为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开辟了新生活。”近日,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培训班上,市发改委地区振兴科科长孙昌围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从政策保障、产业就业等方面系统阐释了如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易地搬迁不仅是让群众“挪穷窝”,更要通过后续扶持实现“换穷业、拔穷根”。“十三五”期间,我市易地搬迁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共完成4964户9870人建档立卡户易地搬迁任务,建成30个集中安置区,并为每户搬迁户建立了“一对一”台账,全面掌握了搬迁户的就业收入、政策帮扶、兜底保障等情况。

        2020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发改委等20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67个,争取国家、自治区衔接资金3.23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扶持当地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目前,30个集中安置区实现了水、电、路、网全覆盖,教育、医疗、社区管理等服务不断健全完善,就学就医条件明显改善,住房和饮用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同时,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配套建设了蘑菇、木耳、肉牛肉羊养殖等产业项目,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为搬迁户提供了多渠道稳定增收的机会,带动搬迁群众融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能致富”。

        “就业是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核心。”孙昌表示,要加大对易地搬迁户的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建立易地搬迁人口外出就业摸底台账,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和稳定性。根据群众意愿和专业技能,精准提供外出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力、有意愿的搬迁户至少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更让他们在新家园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未来,我市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让搬迁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