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青
金秋迎华诞,盛世奏凯歌。国庆节到来之际,我市各地国旗飘扬、处处欢歌,各族儿女满怀喜悦和豪情,共庆新中国76周年华诞。漫步街头巷尾,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不仅将城市装点得庄严而热烈,更点燃了人们心中炽热的爱国情怀。市民刘永志高兴地表示:“道路两旁挂满国旗,不仅令人眼前一亮,同时也从这份庄严中真切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更加灿烂辉煌,山河壮美,国泰民安!”
鲜亮“中国红”激扬爱国情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11面五星红旗在边境线上冉冉升起,众人肃立敬礼……近日,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11个边境派出所同步开展“同升一面旗”喜迎国庆节活动,驻地共建单位、牧民群众共同参与。警民同心的画面与国旗交相辉映,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走进临河区老年大学金川分校,一群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人组成声乐班,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每年国庆节,我们社区都会组织宣讲、文艺表演等活动。”金川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丽鲜说,“大家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准备,马上升旗!”村民瞬时安静下来,目视国旗缓缓升起。这里是五原县塔尔湖镇继光村,为表达爱国之情,有的村民还特意在身上装点了“中国红”元素。
有着33年党龄的继光村党支部书记高永峰仔细收好一面国旗,准备带回家里珍藏。“每次观看升旗,我心里就涌起一股劲儿。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
国庆我在岗 平凡亦闪光
当大多数人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享受着难得的闲暇与团聚时,巴彦淖尔的奋斗者们却选择了另一种特殊的“欢度”方式——用在岗代替放假,用坚守向祖国表白。
在巴彦淖尔机场,机场工作人员赵慧岩依然忙碌着。这已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14个国庆节。对他来说,工作日常就是一台电脑、一把金属探测器。“航班高峰期时,我一上午要看350多幅X光图像,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屏幕。”赵慧岩笑着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当检查结束,听到旅客送上的一句‘辛苦啦’‘谢谢你’,所有的疲惫瞬间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
在我市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交通要道上,交警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穿梭在车流中疏导交通,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在临河区金川大道与解放街路口的红绿灯下,临河区交管大队民警乔翔笔挺地站在马路上,双手有力地指挥着过往车辆。“越是节假日,我们越要坚守岗位,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这是我们的职责。”乔翔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道出了每一位巴彦淖尔交警共同的心声。
“黄河水滋养这片土地两千多年,这些水利遗产是河套人‘与水共生’的智慧结晶……”在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内,讲解员云楚涵正热情洋溢地为游客讲述着黄河文化、河套灌区的发展历史等。每有小朋友提问,她总是弯下腰耐心解答。“能让游客在节日里了解河套水利史,感受到巴彦淖尔厚重的文化底蕴,我的坚守就有了别样的意义。”云楚涵说。
喜抒丰收情 共祝祖国好
眼下,我市广大农户正抢抓农时,加紧收割,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的农田里,一垄垄辣椒长势喜人,空气中弥漫着辣椒的辛香。工人们穿梭其中,一掐一攥间,一个个色泽鲜亮、外形饱满的辣椒便被采摘入袋。“以前辣椒只能简单加工,卖不上价钱。现在产业链拉长了,附加值提高了,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辣椒种植大户杨建民笑着说。
在杭锦后旗双庙镇太华村的农田里,沉甸甸的向日葵盘压弯了茎秆。村民张琳娴熟地挥动镰刀割下饱满的向日葵盘,随即利落地将其插在秸秆上。不远处,一台联合收割机正轰鸣作业,将整齐排列的向日葵盘“吞”入机腹,完成脱粒、清选等工序,颗颗饱满、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如流水般汇入运输车中。
趁着歇息的空当,张琳擦去额角的汗水,欣喜地算起了今年的葵花籽收入:“今年我家种了55亩葵花,每亩能产500多斤,现在市场价是一斤5元左右,一亩地预计纯收入能达到1000多元。”
粮食丰产、收入提高,村民们倍感喜悦,也以特别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临河区辣椒种植大户丁玉强用11吨干辣椒和500斤玉米粒,拼出一面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巨型五星红旗。今年他承包的4000多亩辣椒田喜获丰收,首批预计可采摘30吨,全部产量预计在3000吨左右。
“能用自己种的红辣椒拼出五星红旗,我感到特别自豪。辣椒丰收了,我们的日子也会像辣椒一样越来越红火!”丁玉强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