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们普法
后旗法院工作人员给学生们送礼物
法治之光,照亮青春的校园;未检温情,守护成长的童年。在巴彦淖尔,检察官们用脚步丈量校园,用故事传递法治理念。法治进校园,不仅是讲解法律知识,更是为未成年人成长筑起“有温度的防护网”。今年以来,41所学校,45名“鸿雁未检”宣讲员,58场“法治进校园”活动,让全市2万余名师生家长受益。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无数个温暖瞬间——检察官背包里的双语宣传册、乡村田埂上的法治课、孩子心中悄然种下的法治种子……
——编者
市检察院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本报临河讯(通讯员 王介屏 吕聪闻 文/图)近日,市人民检察院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日”为契机,用“案例拆解+情景模拟”的方式,为师生揭开网络世界的“隐形陷阱”。
这一幕,是全市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的生动注脚。近五年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宣讲方式,以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情景课堂等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线上录制“鸿雁未检云课堂”120余期,线下走进600余所学校开展了350余场法治宣讲,近16万名在校师生学习了法治课程,形成了“检察主导、学校主责、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我市两级检察机关认真落实《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推动检察官法治副校长实质化、规范化履职。一方面,组建“鸿雁未检”宣讲团。市人民检察院选派专人负责录制形式多样的“鸿雁未检”云课堂并走进中小学讲授法治课程。每年年初召开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确保法治副校长“有名有实”。另一方面,各级检察机关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检察人员为法治副校长。全市共有151名检察人员担任152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2023年10月,市人民检察院与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会签了《巴彦淖尔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考核考评机制》,督促法治副校长主动履职。经考核考评,全市有28名检察人员被评为优秀法治副校长。“鸿雁未检”宣讲团也先后荣获全区、全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市关工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多名个人获全区、全市表彰。
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将继续立足未检主业,通过更优质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为每个家庭、每所学校带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临河检察院筑牢涉案未成年人家庭保护防线
本报临河讯(通讯员 王丹 李梦静)近年来,临河区人民检察院运用“法治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在持续推进涉案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害人综合司法保护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质效,与临河区妇联、家庭教育指导联合会建立协作机制,将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深、做实、做出特色。
凝聚共识,构建协同工作新格局。为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遭受侵害的风险,临河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办主动与临河区妇联、家庭教育联合会进行磋商,邀请相关单位召开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共同探讨确立了“检察主导、家庭负责、社会协同”的工作原则。
精准施策,确保指导服务见实效。临河区人民检察院与家庭教育联合会签订了《临河区检察院关于罪错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购买服务协议》,与妇联签订了《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方案》,建立了常态化协作机制。依托该协作机制,形成了“精准评估需求+分类分级干预+强化过程监督与效果评估”的工作方法,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走向规范化、精准化、实效化。截至目前,临河区人民检察院共对2名犯罪嫌疑人、1名被害人家庭开展了家庭教育评估,针对法定代理人发出《督促监护令》,并全部委托家庭教育联合会纳入指导体系。目前接受指导的家庭普遍反映亲子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方式有所提升,涉案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和情绪状态呈现积极向好变化。
前旗检察院多维度打造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
本报乌拉山讯(通讯员 梁森)今年,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痛点与需求,以“让法治精神浸润成长之路”为核心目标,打破传统法治教育中“一人讲、众人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创新设立“实地参观+现场讲解+视频教育”多维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开放共治,提升效能。截至目前,共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检察院参观体验20余次,参观师生达1000余名,形成了全年龄段、全时段广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格局。
沉浸式参观,直观了解检察工作。检察官带领师生走进办案工作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讲解、观看案例视频等形式,直观呈现检察机关的职能职责、司法办案流程以及常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可感可知。
角色模拟,深刻感受法律权威。与各学校建立“需求对接清单”,由学校根据近期校内发生的事例及长期存在的校园安全问题进行选题,撰写模拟法庭剧本,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在真实的法庭场景中亲身体验庭审流程,深刻感受法律的严谨性与权威性。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联合学校形成详细的“模拟结果反馈报告”,学校结合报告内容调整校园管理方案与德育工作计划,完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形成 “选题—模拟—反馈—改进”的闭环,让模拟法庭不仅成为一次法治实践体验,更成为推动法治进校园、解决校园实际问题的有效助力。
积极互动,在问答中回顾所见所学。检察官根据所讲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检察服务的范围有更全面的认识,对检察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讲座,破解亲子沟通难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家庭教育缺位、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特邀旗关工委工作人员和家庭教育讲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思路与方法,搭建起家长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中旗检察院开展“双课堂”法治宣传
本报海流图讯(通讯员 敖登高娃)近日,乌拉特中旗人民检察院携手旗妇联共同开展“双课堂”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幼儿和教职员工的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园所环境。
检察官法治副校长一方面通过“我说你指”游戏、趣味问答、卡通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育幼儿如何辨别坏人,遇到危险的行为如何应对等常识。另一方面,法治副校长向教职员工阐释了什么是“准入查询”及“准入查询”工作的重要意义,用法律手段为孩子们过滤掉“潜在风险”。通过情景模拟引导教职员工拧紧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责任链条”。
“检察+妇联”的普法形式,是乌拉特中旗检察机关强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普法宣传,让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单位更深入了解未检工作,有助于相关部门加强同未检工作的协作配合,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安心成长,向阳而生。
杭后检察院强化未成年人观护帮教
本报陕坝讯(通讯员 王凯鹏)近日,杭锦后旗人民检察院“北疆蒙芽·未检启航观护中心”揭牌。该中心的设立旨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工作,助力涉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检察机关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纳入观护中心,企业将配备专业技术导师,提供技能培训和帮教服务,通过实践重建涉罪未成年人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杭锦后旗人民检察院还与旗司法局签订了《关于加强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观护帮教、监督考察协议》。旗司法局将纠正涉罪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偏差,精准匹配敬老院、社区等地提供公益活动项目,通过实践转变涉罪未成年人思想,帮助他们积极、正向地面对生活。
“北疆蒙芽·未检启航观护中心”的成立,是杭锦后旗人民检察院未检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观护中心将依托社会力量,通过思想引导、法治教育、心理矫正、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观护帮教,最大限度挽救每一个孩子、守护每一个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司法温情与力量。
磴口检察院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巴彦高勒讯(通讯员 谢晓)近年来,磴口县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立足职能、创新举措,以法治教育与人文关怀为切入点,通过“法治宣讲进校园”“读书日共话经典”等特色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保护屏障。
针对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磴口县人民检察院推行“菜单式”法治教育。针对低龄段未成年人,以“安全自护”为核心,通过动画短片、游戏闯关等形式,教会孩子防拐骗、防性侵、交通安全等基础知识;针对中龄段未成年人,聚焦“规则意识”培养,开设“法治班会”,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六大保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针对高龄段未成年人,强化“责任担当”教育,结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盗窃罪”等青少年高发罪名,以真实案例为引,结合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检察官走进校园,与学生们开展“共读好书 同享感悟”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们从阅读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
下一步,磴口县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将持续深化特色工作,创新服务形式,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后旗检察院构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
本报巴音宝力格讯(通讯员 王介甫 文/图)近年来,乌拉特后旗人民检察院持续关注校园周边安全问题,督促旗卫健委、教育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对辖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通过“检察监督+行政履职”的协同模式,推动构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
严守“舌尖安全”防线,让校园食堂变“透明”。在学校食堂,检察机关督促检查组重点对食品原料采购台账、储存加工流程、餐具消毒记录、留样制度落实等情况开展检查。执法人员仔细查验现场食材,并随机抽查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针对发现的灭蝇灯设置不合格、留样克重不足等问题,当场责令整改。检察人员还建议将本次检查结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体系,倒逼学校食堂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接下来,检察机关将与相关部门建立“定期会商、线索移送、联合督办”机制,让监督规范化、安全常态化。
筑牢交通安全屏障,让上学之路更安心。2024年,乌拉特后旗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未成年人骑行电动车上下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检察机关进行细致调查取证后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通过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处罚力度,推动家庭重视、学校督促,使学生自觉养成交通安全意识。今年,检察机关继续对检察建议开展跟踪问效专项行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为未成年人上下学安全拉起“防护网”。
下一步,乌拉特后旗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四大检察”协同发力,通过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方式推动源头治理,同时依托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开展常态化普法,以“我管”促“共管”,共同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