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杰
位于临河区解放街道联通社区的中共临河支部旧址,是河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光辉奋斗历程。进入馆内,一幅浮雕复原图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浮雕上4位青年围坐在煤油灯旁神情专注地讨论着什么,中间的青年就是建立临河支部的第一个党员、临河党支部的第一任书记——刘进仁。
刘进仁原名刘远志,1902年生于河北献县。1911年家乡遭水灾,刘进仁跟随家人逃荒到三盛公并入教会学校读书。
1924年,刘进仁考入归绥西北职业学校,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接受了“五四运动”新思想。
1926年1月,刘进仁结识了共产党员、归绥县共青团支部书记路作霖,并在其引导下阅读了《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共产主义》等进步书刊,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2月,经路作霖介绍,刘进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负责团支部的组织、宣传工作。8月,刘进仁由路作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刘进仁更加忘我地为党工作。
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逆流波及归绥,中共绥远特别区地委指示刘进仁转移到地处偏僻、国民党统治势力薄弱的河套地区开辟党的地下工作。
刘进仁带着党的指示来到临河。他首先找到从前结识的爱国知识青年李春秀、王汝贤和进步青年王福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刘进仁发展他们入了党,并组建了只有4名党员的中共临河支部,刘进仁任党支部书记。在首次支部会上,刘进仁传达了中共绥远特别区地委对开辟后套工作的指示,要求党员利用公开合法的社会职业站稳脚跟,开展秘密工作。搞好联合战线,利用社会上层掩护地下斗争,逐步开展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建立革命武装力量。
临河支部建立在绥远白色恐怖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它的成立揭开了河套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序幕。
刘进仁利用自己临河教育局督导员的合法身份,发动群众募捐和催促政府迅速办校,以满足人民期盼建校的需求。他以教育局名义,采用先斩后奏的办法,迅速建起了临河一校。人们所期待的临河第一所公立学校终于成立了。
1932年8月,中共临河特别支部成立。1933年5月,中共临河县委成立,直到1935年5月,属中共河北省委领导。这段时间里,刘进仁这位最早开辟后套工作的老党员,既不是县委成员,也不是支部书记,而是一般党员。临河一校及其他学校,经过刘进仁及其带动下的其他党员和进步教师的努力,办成了传播革命思想的阵地。
七七事变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刘进仁又当上了临河县女校校长,组建了中共临河知识分子支部并担任该支部书记。他积极帮助南台子、杨六十五圪旦、上蛮会、临河城关等地恢复了原有的党支部和组织活动。
同年10月,针对五原、临河等地降日分子的投降活动,刘进仁向县长白佩华提议:成立临河县各界人民抗日后援会,得到倾向抗日的白佩华及进步绅士的赞同。中旬,刘进仁主持了在临河一校召开的,有县府官吏、开明士绅、农民代表等数10人参加的抗日后援会成立大会。会上,选举了抗日后援会组织机构,刘进仁当选为主任委员。是年冬,刘进仁与退驻陕坝的国民兵政训处供职的共产党员、绥西工委书记李衡接上了关系。此后,临河党组织与绥西工委互相配合开展抗日宣传。
1938年初,刘进仁等地下党员以抗日后援会的名义发起募捐活动。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抗日、支援前线”的号召下,广大群众积极捐款献物。春节前,由刘进仁和侯福荣带领,前往西山咀慰劳驻守抗日前线的将士,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官兵们的斗志。为扩大宣传阵地,刘进仁把部分失学青年招收到民教馆,并由民教馆接收县政府主办的《临河公报》(后又改名为《临河日报》),增加了宣传抗日的内容。刘进仁征得县长白佩华、绥西警备司令门炳岳的赞同,协助共产党员韩是今在伊盟桃力民组建了抗日地方武装——伊盟抗日自卫军,并帮助该组织从临河招收40余名进步青年参加,成为骨干力量。3月,驻守陕坝的国民兵政训处解散,绥西工委书记李衡撤回延安。借此机会,刘进仁给党中央写信,汇报临河地下党的活动情况,请求派人指导工作。5月,中央北方局派刘瑞森等6人到临河工作。在刘进仁家中,刘瑞森传达了中共绥蒙工委关于成立河套特委的指示,刘进仁被任命为特委统战部长。不久,恢复中共临河县委,刘进仁兼任书记。
县委恢复后,为更好地开展党的活动,决定把抗战前夕被国民党反动派把持的临河一校夺回来。刘进仁通过上层关系把地下党员李贵从杨柜小学调回一校,又通过考试的办法把特委宣传部长王国华和地下党员罗云路录取为教员。此后,王国华等在一校组织学生成立“六六”救亡团,出墙报,举办歌舞晚会,举行七七事变及“平型关大捷”一周年、“双十二”事变等纪念活动,配合民教馆上街演剧、张贴标语,开展抗日宣传。原来死气沉沉的一校,变成了抗日宣传的坚强阵地。
是年8月,伊盟八路军代表赵通儒到临河找刘进仁,要求临河党组织协助解决部队口粮。刘进仁以支援抗战名义,征得县长白佩华的同意,给八路军骑兵团解决80石(一石150公斤)豌豆、2500公斤白面及数十石小麦。以后又多次为八路军筹集粮草。
曾和刘进仁一块工作过的老革命们说“当时的河套革命斗争,刘进仁出力最大,他是一个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好同志。”
1984年9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以(84)组建字957号文件宣布恢复刘进仁同志一九二六年八月的党籍。为了使后人记住党在河套地区的斗争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20余年间,刘进仁撰写出十余万字的党史资料,这些资料为后人研究党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刘进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的事迹如同河套地区广袤土地上的一颗颗星辰,默默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