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临源 王嘉城)今年以来,我市紧盯传统产业焕新与新兴产业壮大,大力推进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落地,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内蒙古中科融汇绒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技术改造的分梳设备正在满负荷运转,和改造前相比,人工操作环节减少了近一半,生产出的绒毛长度、含粗率等各项指标也都达到了行业更高标准。据了解,近年来,中科融汇公司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共同研发推动绒毛加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今年,公司先后建立了智能化洗绒生产线和分梳生产线,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公司有关负责人王永利介绍,改造完成后,洗绒设备的产量增加了50%至80%,产品除杂率、洗洁白度等都提升了30%至50%,产品长度也提升了50%左右,可以满足国内外高端绒毛制品精纺纱的需求。
近日,内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日葵盘提取食用果胶设备也完成了技术升级改造。公司对精馏、醇沉等生产关键环节进行了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将整体能耗大幅降低,从源头上减少了生产成本支出。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樊有福介绍,改造之前,醇沉分段每吨要消耗1.3吨酒精,改造以后酒精用量减半;精馏系统改造之前,每天的蒸汽消耗量是160吨,改造以后,每天消耗40吨左右。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从资金补贴、技术指导、要素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工艺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5个,覆盖绒毛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其中,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单位产值能耗下降20%左右。新兴产业依托技术改造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产值平均提升15%。市工信局副局长杨欣表示,我市将加大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技术改造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染物和碳排放,并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突破技术瓶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