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后审计局激发内审人才配置活力

作者:贺裕 董珈源

        本报陕坝讯(通讯员  贺裕  董珈源)今年以来,杭锦后旗审计局聚焦内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构建“渐进式专职化”人才培育机制,建立人才配置保障协同机制,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动态管理,有效激发内审人才配置新活力。

        在待遇方面聚焦“三不变”“三优先”。“三不变”,即在先兼后专工作模式下,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编制不变、身份不变、待遇不变,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兼职、兼职转向专职过程中原有编制、身份不受调整影响,各项待遇“只增不减”,激发内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三优先”,即对参与内审工作的干部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推荐使用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充分调动干部参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内审队伍稳定性和积极性。

        在人员配备方面做到“三个整合”。杭锦后旗审计局以全旗村、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审计工作开展为契机,在国审专业人员、农经监管人员、乡镇内审人员三向融合的专项审计队伍基础上,形成“初期专项整合、后期常态运行”模式,推动建立专业互补、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协作模式,并在整合3种人员基础上形成3种专业和领域的融合,形成跨部门协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审计模式上创新“三种组合”。一是采取“集中审计+分散审计”的人员配置机制。集中审计期间,由国家审计和各镇、各旗直单位内部审计联合贯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分散办公期间,由乡镇内审人员开展日常审计监督,通过“以审代训”方式提升乡镇内审人员审计工作水平。二是以“审计局业务指导+内审机构具体实施”模式开展工作。依托3个片区内部审计服务指导站实施动态管理,3个片区均配备2名国审专业人员,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方式为片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精准指导。三是实行“专项审计+乡镇内审”辅导机制,培养乡镇内审人才。在不同类别的具体审计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吸纳各镇内审人员跟学实践,通过专题集训、现场实操教学、案例研讨分析等环节高质量指导内审人员开展工作,促进学用结合,推动乡镇内审人才培养。

        杭锦后旗审计局以制度保障筑牢人才根基,以多元力量构建科学队伍,以弹性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有效激发内部审计人才配置新活力,推进审计资源和审计服务向基层一线下沉,延伸审计触角,为推动全旗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