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旗审计局加强民生领域资金审计

作者:赵敏

        本报巴音宝力格讯(通讯员    赵敏)近日,乌拉特后旗审计局派出专项审计组开展大数据疑点核查和财务资金审查,通过审计守护好民生“钱袋子”,助力全旗就业稳定和民生保障工作。

        此次审计通过现场研判、精准指导,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方法路径与质量标准,推动审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审计组不定期召开专题部署会、分析研判会,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审计全过程,切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建立审计组内部学习机制,深入学习“两金”相关政策文件、管理办法及审计操作规程,确保审计工作精准对标政策要求及聚焦重点、方向不偏。

        审计组围绕“两金”筹集、管理、发放全流程,构建了“全链条+关键点”审计模式,精准锁定风险环节与核查重点。在筹集环节,重点核查缴费单位是否按规定申报缴费基数、是否存在应缴未缴、少缴漏缴基金情况以及财政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在管理环节,重点审查基金账户开设是否合规、核算是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存在账户管理混乱、资金存放不规范等问题;在发放环节,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情况。审计过程中,采用“穿透式核查”方法,从资金流向追溯至受益对象、从政策文件比对至执行落地,对发现的疑点问题逐一核实、查深查透,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反映“两金”管理使用现状,切实提升审计质效。

        审计组将大数据技术作为本次审计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收集人社部门的参保登记、待遇发放数据,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账户流水数据,民政部门的低保救助数据,市场监管部门的工商注册数据等,构建多维度数据比对库;另一方面,查看数据组电子数据筛查记录,结合审计重点,围绕基金发放流程合规性、受益对象资格审核准确性、资金使用效益等关键环节,针对性设计数据筛查模型,点对点制定数据对比核查方法,精准筛查疑点数据。同时,建立“线上筛查+线下核实”联动机制,对数据筛查出的疑点,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核实、资料查阅等方式逐一验证,避免“数据误判”,确保疑点核查精确无误,大幅提升审计效率与精准度。

        审计组坚持“边审计、边反馈、边整改”原则,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对接,明确问题性质、违规事实与整改要求,督促其立行立改;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问题,指导被审计单位制定阶段性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主体与具体措施。同时,建立问题台账与整改跟踪机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不走过场、不留死角。针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与制度漏洞,审计组深入分析问题根源,从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推动被审计单位完善“两金”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