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后:深耕教育沃土 书写育人新篇

作者:谢晓霞

        □本报通讯员    谢晓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杭锦后旗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凝心聚力、深耕厚植,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育保障,推动各学段教育优质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建引领    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在第41个教师节前后,杭锦后旗各部门积极行动,推出餐饮折扣、免费体检、景区优惠、分批疗养等一系列尊师惠师政策,让“园丁们”切实感受到职业荣光与社会尊重。这也是杭锦后旗将“尊重教师、服务教师”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杭锦后旗立足教育发展实际,制定了《杭锦后旗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等,构建起“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政策保障”的发展体系。全方位推动“优学杭后”品牌建设,扎实落实“五提”(即教育质量提优、教育管理提效、教师队伍提能、教育保障提质、教育惠民提级)举措,并建立“党建+督导”机制,压实责任链条,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一条条政策,一项项措施,务实精准,营造出政府重视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在党建引领下,全旗教育事业实现长足进步,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政治根基。

        加大投入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新建的第二幼儿园设施设备非常好,我家住在附近,接送孩子很方便,我们家长非常满意。”家长李慧说。

        投入1.77亿元新建了晨丰中学、第三幼儿园,投入917.7万元新建了头道桥教辅用房、查干中心校教辅用房和幼儿园,投入2200万元完成了奋斗中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投入7664.4万元新建了职教中心产教融合大楼和教学大楼,投入4162.42万元完成了城区8所中小学校园操场维修改造工程……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承载了杭锦后旗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决心。

        强基固本    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杭锦后旗建立了“五阶三维”教师梯队建设办法,2019年至今招聘教师426人,充实教师队伍。投入480万元启动实施了“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合作项目”,投入450万元实施了领军校长、英才教师培养计划。每年投入120万元多途径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加入“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班主任津贴由100元调整到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高中1200元。调整校级领导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校长(含书记)提高至2倍,副校长提高至1.5倍。每年举办教师节表彰奖励,评选表彰200名左右优秀教师代表,鼓励教师在教学上更有积极性、更有大作为。

        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强技能,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大幅提升,教育水平跃升提速。教师薛晶说,“我们恰逢盛世,责任在肩,我希望自己能够坚守教育初心,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以实干奋进,勇担培根铸魂使命,为教育振兴发挥光与热。”

        统筹协调    各类教育优质发展

        杭锦后旗按照“普惠优质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品牌特色建设高中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鼓励条件成熟的民办幼儿园申报普惠园,学前教育供给能力得到提高。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严格实施“阳光分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推进。积极打造奋斗教育品牌,出台奋中振兴规划,积极探索市旗共建,擦亮奋中教育品牌,奋斗中学与呼和浩特第二中学等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北大研究生支教团,与北京大教育集团、山东天成教育集团等培训机构合作,高考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坚持“知行合一、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杭锦后旗职教中心与60余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成数控刀具生产车间等10个实训基地,成立医护、农牧等5家分校,升格建成巴彦淖尔应用技师学院,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杭锦后旗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更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奋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