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旗科协以科技之力破解发展难题

作者:李全林

        本报巴音宝力格讯(通讯员  李全林)近年来,乌拉特后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科普工作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和民族团结大局,以科技之力破解发展难题、以科普之桥凝聚民族共识,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和智慧。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联动的科普“大盘子”。乌拉特后旗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列入旗委扩大会报告。旗人民政府印发了《乌拉特后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为该旗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抓手,推进教育、农牧、卫健、民委、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协作,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科普大格局。

        紧抓关键节点,打造全民参与的科普“强磁场”。抓住“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那达慕大会、丰收节、民族传统节日等关键节点,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技术培训、成果展示、政策宣讲、义诊服务等科普活动,同时举办“绿色农牧产品”科普集市、“民族医药健康行”等特色专题活动,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和社区居民。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夯实基层阵地,织密覆盖全域的科普“普惠网”。持续夯实旗青少年科技馆科普阵地建设,三年来新增展厅面积430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392平方米,现展陈展品92件,被评为全区“十佳”流动科技馆。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科协延伸,在旗巴音宝力格镇建成科普服务站,在查干乌林社区建成“科普教育示范社区”,同时,提升了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园、戈壁红驼艺术馆的科普服务能力。“科普快车”服务全覆盖、无死角,科普大篷车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偏远牧区,将优质科普资源送到“最后一公里”,每年巡展60次以上。

        聚焦痛点难点,建设纾困解忧的科普“新引擎”。聚焦农牧民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卖难”问题,旗科协联合市科协及商务、市监等部门,组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培养出一批本土电商人才和“网红”新农人,助力优质农牧产品走出草原、对接大市场。面对今年向日葵锈病的暴发,旗科协联合市科协、镇科协组成三级科协及时开展“向日葵锈病防治”专题培训,为旗蒙汉村及周边区域万余亩向日葵的稳产丰收提供科技支撑。

        深耕科技小院,形成产业振兴的科普“辐射源”。组织和动员5家科技小院围绕骆驼高质量繁殖、绒山羊高效养殖、肉苁蓉等沙产业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动力。2024年推动内蒙古戈壁红驼科技小院纳入中国农技协管理范围。三年来科研人员开展“田间课堂”式培训42期,组织科普活动65场,受益群众达2000多人次,培养本土科技人才166人,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科技突围。

        乌拉特后旗科协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细化科普工作举措,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走深走实,持续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