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56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黄景莲/文
通讯员 王越/图
1—7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9%,分别快于全国、全区15.3个和8.2个百分点。数据彰显了我市重大项目拉动投资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
重大项目是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后劲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谋定后动、快推快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拉动大规模投资加快形成更多实物量,以有效投资助推经济稳增长。
近日,位于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的绿色甲醇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3.65亿元,将风光绿氢制备与生物质气化技术耦合,通过电解水制氢实现100%绿氢供给,同时利用农业废弃物气化二氧化碳,经催化合成绿色甲醇,每年可处理绿色生物质资源超60万吨,年产40万吨绿色甲醇,实现年产值20亿元。
位于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内蒙古红有农业有限公司植物红素及辣椒素、辣椒碱、番茄红素提取项目也正加速推进。“整体项目预计在12月完工,2026年7月完成设备调试,具备生产条件。”项目施工负责人鲁尚云说。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加工辣椒、番茄皮颗粒3万吨,生产辣椒红色素1200吨、辣椒油树脂800吨,实现产值4.2亿元。
重大项目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引擎。今年,我市重大项目的“压舱石”作用显著,拉动投资持续增长。1—7月,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64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39.0%,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6%,占全部投资的81.7%,直接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8.2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批发业、水利管理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增幅较大,完成投资分别增长8.7倍、7.2倍、1.3倍、1.1倍、67.6%,五大行业占全部投资的53.9%,合计拉动全部投资增速27.1个百分点。
在我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乌拉特中旗56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现场,吊装作业、线路铺设、设备调试等多环节同步推进,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预计10月完成全部工程。”项目经理纪辉说,“该项目总投资22.53亿元,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2.87亿千瓦时,进一步提升区域清洁能源供应水平,助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
今年,我市新能源项目投资持续发力。在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乌拉特前旗苏计沙地200万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项目、乌拉特中旗56万千瓦风电项目等新能源电力项目加速推进下,全市新能源电力投资高速增长。1—7月,全市共有新能源电力项目3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9.1%,占全部投资的42.7%,拉动全部投资增速20.4个百分点。
在位于临河区的内蒙古长城计算机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施工人员各司其职紧张作业。“整个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预计9月底可进入试生产阶段。”施工方负责人高立敏介绍。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从配件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能力,产品涵盖台式机、服务器等品类;二期项目计划于10月开工,2026年7月投产,重点生产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及打印机等产品。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生产整机20万套、服务器5万套,年产值可达5亿元。
1—7月,我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5%,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0.5%,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7个百分点。
同时,我市基础设施投资仍然保持高位运行。1—7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0.4%,占全部投资比重66.7%,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8.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66.5%,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42.1个百分点,是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