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景瑞敏 张启明
基层社会治理,关键点与难点皆在于化解纠纷。今年以来,五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创新工作机制,打造“一站式”矛盾化解平台,切实让群众体验到“进一扇门,解万般难题”的便捷。
上午9点,五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接待大厅内,居民石平正焦急地反映着借贷纠纷问题,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石大哥填写诉状。像石平这类诉求,在五原县综治中心颇为常见,为切实解决此类问题,中心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一套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我们运用‘网格化+微治理+积分制’‘书记五长下基层’等四项举措,通过定期、专项、重点、集中这四项排查方式,以及村组、乡镇社区、县级这三层调解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目的就是让群众的难题能够在此迅速得到解决。”五原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侯利青说。
在中心的诉前调解室,政法、住建等多个部门采用“常态进驻+派驻轮驻+随需随驻”的模式协同办公。其中,政法委、公安等部门常驻,卫健、妇联、工会等部门轮流进驻,一旦遇到复杂问题,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往各部门分散办公,群众跑遍各个部门,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现在‘多中心合一’,我们在调解室随时联动协作,诸如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都能快速响应并合力化解。”五原县人民法院派驻调解员杨晔说。
此外,中心还整合了“三官一律”的政法力量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的社会力量,围绕合同、婚恋、民间借贷等领域打造特色品牌工作室。自运行以来,五原县综治中心共接待1222批次、1646人次,调解案件323件,成功调解269件,成功率高达84%,切实成为基层治理的“解忧站”。
从单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多部门的“协同作战”,五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凭借创新机制,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活力,为群众筑牢“平安防线”,同时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下一步,五原县综治中心将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切实履行强综治、创平安、促和谐的责任使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