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人穿衣服
□本报通讯员 马丽霞 文/图
在五原县,一座融合医疗、康复、养老、文娱于一体的现代化医养综合体——吉康医养院,正以创新实践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这座投资7639万元、历时4年建成的民生工程,自2023年7月竣工以来,凭借“医疗+养老”深度融合模式、智能化适老化设施和精细化服务,成为县域养老服务的“金字招牌”,更折射出五原县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先行探索。
民生工程筑牢养老服务根基
吉康医养院坐落于五原县核心区域,毗邻县人民医院,占地34.8亩,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设计床位400张,是目前全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该项目自2019年6月破土动工以来,始终紧扣“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理念,打造“医疗+养老”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养老体系。
其功能布局彰显人性化设计:医疗区配备专业门诊和病房,满足基础诊疗需求;康复区设置理疗室、运动室,为术后康复和慢性病管理提供支撑;居住区按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等不同需求,划分单人间、双人间及安宁疗护专区;娱乐区开设棋牌室、阅览室、书画室,构建精神文化家园;行政区则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高效运营。公共区域和房间均采用防滑塑胶地板、防撞护角、紧急呼叫系统等适老化设施,每一处细节都浸润着对长者的关怀。
医养融合开启健康养老新纪元
作为五原县人民医院医联体单位,吉康医养院创新“两院一体”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直接嵌入养老场景。县医院专业团队每日查房、每周专科会诊,建立“小病床边治、大病及时转”的绿色通道,实现“医疗不转科、护理不断档”。“医生护士每天嘘寒问暖,不舒服随时能看病,比在家里还安心!”88岁的赵国梁老人入住后高兴地说。
在康复护理领域,医养院引入智能评估系统,为每位老人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针对失能老人,通过PT/OT训练、中医理疗等手段,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2024年数据显示,通过系统康复干预,30%的半失能老人实现了行走能力提升,显著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同时,县医院营养师团队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制定“一人一谱”膳食计划,糖尿病餐、低盐低脂餐等科学配比,让营养摄入与疾病管理无缝衔接。
智慧养老赋能品质生活升级
吉康医养院将科技元素深度融入养老服务,构建“监测—预警—干预”闭环管理体系。房间内配备毫米波雷达跌倒探测器、智能生命体征床垫,实时采集心率、睡眠质量等数据,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医护人员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今年5月,82岁的李玉花老人夜间突发心悸,系统立即推送警报,值班护士及时处置,避免了病情恶化。
同时,医养院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端午节“粽情暖夕阳”主题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手工制作等形式,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温暖。此外,“银发课堂”开设智能手机教学、书法绘画等课程,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实现“老有所学”。
吉康医养院的实践,是五原县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五原县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搭建为老服务阵地、实施适老化工程等方面下真功出实招。目前全县已建成6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2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和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并为千余户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工作,推动了五原县养老为老服务“从有到优”,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底色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