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自然与历史的共情叙事

作者:犁夫 吕成玉 李强

桦背秋色 李志轩/摄

巍峨阴山横亘北方,既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化的天然界碑,又是地质变迁的活体档案。

这里,岩画镌刻着远古先民的信仰,长城遗迹诉说着边塞烽烟,每一道褶皱都藏着自然造物的神工与人类进步的史诗。

——编者

阴山

□犁夫(赤峰)

1

阴山,沉默而坚毅

多么像一位古老的巨人

站在一个契合点

叙说这光阴的转换

往事起伏

就像这叠嶂的山峦

你横亘在大地

划分南北

古今交融的思绪

还在望不尽的沧海里蜿蜒

2

你的北麓,是风吹草低的草原

风吹草浪啊,如梦如幻

这大自然的呼吸和吟唱

吐纳着气象万千

羊群似白云

散落在绿波之上

牧歌悠扬

唤醒沉睡的荒原

骏马奔腾

扬起历史的尘埃

生命在广袤田野上

恣意狂欢

3

南麓的繁华,如星子在长河里缠绵

村庄与城镇

在你的庇护下巨变

农田阡陌纵横

是大地脉络的随意舒展

收获的季节

满溢着希望的欢歌

古老的文明生根发芽结果

文化的花朵

绽放着迷人的芳华

4

阴山啊,你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造化在你的身上堆积神奇

峰峦叠嶂,每一座都藏着秘密

山间的清泉,流淌着岁月的歌诗

潺潺水声,奏响宁静与和谐的旋律

5

走进你的怀抱,仿佛走进时光的隧道

古代的岩画,是先人的话语

简单的线条,描绘着他们的世界

狩猎、放牧、祭祀,生活的画卷展开

这些岩画,是你历史文化的不朽记载

6

你的石头,有着坚毅的品质

岁月的磨砺,只增添了它们的深沉

它们从古老的地质年代走来

见证了地球的变迁与发展

在阳光下,透着冷峻的光芒

像沉默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大地

7

阴山的天空,湛蓝而高远

云朵像是自由的精灵,在蓝天间嬉戏

夕阳西下,金红的余晖洒在你的肩头

整个山脉,仿佛被点燃了炽热的火焰

那是大自然最壮丽的画卷

让人心醉神迷

思绪飘荡在无边的天际

8

你的森林,是大自然的宝藏

树木葱茏,枝叶交织成绿色的穹顶

鸟儿在其中歌唱,松鼠在其中穿梭

每一片树叶,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那挺拔的树干,向着天空伸展

是对未来的渴望,是成长的力量

9

沿着你的山路前行,感受风的轻抚

风从山谷吹过,带着泥土的气息

那是阴山的呼吸,独特而迷人

让我沉醉在自然的韵律里

每一步,都像是与大地的对话

每一眼,都看到自然的美妙景致

10

阴山,你是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恩赐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多元的文化

各民族的风俗、信仰、传统

在这里交融、碰撞、发展

你像一位包容的母亲

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一切的存在

11

你的高山草甸,在季节里变幻色彩

春天是嫩绿,充满生机与希望

夏天是翠绿,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秋天被金黄和火红渲染

像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板

冬天又被洁白的雪覆盖

宁静而又圣洁

12

阴山的河流,汇聚着生命的源泉

水清澈而冰冷,那是大地的乳汁

河流蜿蜒,在山谷间穿梭游走

滋养着万物生灵

它们是流动的血脉

让阴山充满活力的律动

13

在你的身上,我看到生命的轮回

一颗种子,在岩石的缝隙里萌芽

在风中摇曳,在雨中成长

历经寒冬,又在春天绽放新花

动物们在这里觅食、栖息、繁衍

死亡与新生,不断交替的景象

14

阴山啊,你是时间长河中的一座丰碑

你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记忆

古人类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

是他们与自然相处的历史见证

岁月流转,而你不朽

始终屹立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

15

你的夜晚,静谧而深邃

繁星闪烁,像是天上的河流

银河横跨天际,在你的头顶流淌

那是宇宙的宏大画卷,让人惊叹

月光照在大地上,给山川披上银装

阴山沉浸在梦幻般的宁静之中

16

我攀登你的山峰,汗水湿透衣衫

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但当我站在山顶,俯瞰整个世界

那种壮阔与雄浑让我心怀敬畏

阴山,你教会我面对困难要有勇气

在攀登中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17

阴山的四季,如四幅不同的油画

春的萌动,夏的热烈

秋的萧瑟与丰硕,冬的寒冷与寂静

每一个季节都蕴含着哲理

生命在不同的状态展示不同的意义

18

阴山的动植物,是大自然的宝藏

珍稀的花草,独特的昆虫和鸟类

它们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家园

保护它们,就是保护阴山的灵魂

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的奇迹

19

站在阴山的山口,风从眼前吹过

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声音在呼啸

那是呐喊,那是战歌

是不同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阴山见证了这一切

它是历史的记录者,是未来的启示者

20

阴山啊,你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我愿永远沉醉在你的怀抱

你的山川、天空、大地

你的历史、文化、生命

都是我心灵深处最珍贵的财富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与阴山同行

感受着你那永恒的魅力与力量

阴山,秘而不宣(外二章)

□吕成玉(临河)

阴山万仞,苍峦锁塞。一条绵延1200公里的巨龙,天赐形胜,气吞荒凉;叠巘东西,势压苍茫。雄踞祖国北疆,挺起内蒙古高原的脊梁。

北方的山,少了几分葱茏繁茂,缺了些许灵秀婉约,却独多一身阳刚气魄。巍峨处,尽是铮铮筋骨的坦荡;巉峻间,自有浩浩正气的流溢;陡峭中,更显沉雄宏朴的气象。内涵丰盈博大,引领人们不懈探访,赐予后人一份倾情解读的厚重荣光——

一座丰厚晶莹的无尽宝藏。地球板块碰撞隆起,稀土、硫铁、铌、铜等元素,孕育在幽深冰冷的宫房。乾道变化,流年暗换。历经“千辛(锌)万苦”的发掘开采、煅烧萃取而“金石为开”;因衣食住行“前(铅)赴后继”,为强国富民喷氧助燃,以粉身碎骨的无畏与忠勇,共铸泱泱大国铁壁铜墙。期盼,在万米深海沉潜;预言,在浩瀚九天翱翔。

一幅南粮北牧的多彩画廊。高耸的山峰自成格局,赋予“一山多原”旖旎风光。山前,棋盘似的良田镶嵌在广袤的平原。砺山带河,孕育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哺育出滚滚的麦浪,橙色的玉黍;滋养出火红的枸杞,灿烂的葵海;津润出圆圆的瓜果,浓郁的稻香。

山后,辽阔的乌拉特草原、希拉穆仁草原,散落着啃食青草的牛羊。蔚蓝的天空,金乌辐射,白云肥硕,鸿雁展翅,百灵欢唱。牧人挥舞马鞭追赶着夕阳,敖包似洁白的玉石静静矗立;哈达捧起酒歌高亢悠扬,将草原人民的热情与祝福送到四面八方。

一道阻挡严寒的坚固屏障。乌飞兔走三餐烟火,日征月迈四季分明,北疆的气候独树一帜。孟冬,西伯利亚的寒流集聚无数股凛冽的力量,屡屡试图越过山岗。你,挺起宽阔的胸膛,用钢铁般的筋骨抵御风雪的虐饕,摁住沙尘暴的魔爪,庇护山前的人和动物安然无恙。

奉献、无畏,是阴山矢志不渝的气节;守望、奋进,是阴山顶天立地的勇毅担当。

岩画,石壁上的密码

新石器时代的日月,辉映锤子錾子饱蘸风雪的锐利,雕琢着流年的风云。青铜时代的岁月,掀起锲而不舍的波澜,推动铁器时代循序演进。石火光阴跨越秦汉,辰宿列张走向唐宋,阴阳相薄迈入元明清。

一幅线条粗犷、内含丰盈、横贯东西的画卷,在阴山的腹部徐徐展开。匈奴、敕勒、突厥、党项、蒙古族……一个个游牧民族的生活图景和峥嵘岁月,从远古的密码中逐一走来。

神态悠闲的牛羊,咀嚼着青草,点缀着辽阔与葱茏;一列出征的驼队,载着戎装裹身的将士昂首前行;矫健的战马彰显着勇敢与剽悍,用利剑射出狩猎雄风。

翻动阴山的画页,一只只动物栩栩如生,有的成群结队,有的踽踽独行,形象鲜活,律动着勃勃生命。神像、精灵、半人半兽之神,奉为众生朝拜的图腾。闻名遐迩的五只斑斓大虎,神态自若,匍匐于岩石深处,用威严的眼神,注视着雕琢历史的能工巧匠。

阴山岩画,一面飘在悬崖的旗帜,一张贴在峭壁的宣纸,一部装帧精美的典籍,一册我们祖先居住的地图。

鸡鹿塞,驼铃摇汉月

走向你,走向坍毁千年的城堡,便是走进汉代朔方郡设置的军事要塞。

凝视你,凝视漠风剥蚀犬牙交错的容颜,就是品读一部民族和睦友好的教科书。

我注视你的每寸空间,用心同纷繁的历史对话,思想的触角因你而张开飞翔的羽翼。

我听见一阵驼铃从古都长安城门响起,一代佳人王昭君,身着红色曲裾、白色毛边斗篷,娇美的身子倚在高耸的驼峰,在驼铃的摇曳声中,跋山涉水走向草原深处。一首琵琶曲,在萋萋芳草间回荡,让飞翔的大雁闻声坠落。为维护边疆稳定,汉家女儿义无反顾地踏上亲仁善邻的迢迢征途,留下昭君出塞的千古绝唱。‌

青砖垛叠的城墙,已不见当年的高峻威严和金戈铁马的踪影;持戟守望的将士和猎猎旌旗,早已湮没岁月的尘埃。唯有那轮千古明月,悄悄划过浩瀚星空,默默见证“不教胡马度阴山”戍边卫国的凛然风采,轻轻讴歌“昭君自有千秋在”的懿行美德。

站在遗址上,那肃穆苍凉的罡风,撞击着我的心灵;互相轩邈的万千峰峦,收敛我游目骋怀的思绪。

保护好这片吉光片羽,就是浇灌民族交融之树,根深叶茂,世代常青!!

阴山岩画

□李强(包头)

阴山连绵,长城蜿蜒盘桓。山谷里,牧羊人赶着云朵一样的羊群,沿着纵横的沟壑,在初秋的绿草地,踩踏出浅浅的曲径,一路延伸到山坳深处。山体呈现出草的绿色、褐黑色的长城与羊群的洁白相互交织的景象,还有石壁上留下的岩画,阴山愈发显得古老且神秘了。

早在公元五世纪时,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今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境内发现了阴山岩画,在他的地理学专著《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描述:“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20世纪70年代中期,考古学者根据史料记载,循着先人的足迹,在巴彦淖尔市境内不断探寻,发现岩画一万余幅,其年代之久远,分布之广泛,数量之庞大,艺术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我居住的城市位于黄河几字弯的阴山脚下。我肩背登山包,穿越在周边的阴山山脉,只因我痴迷山野,喜欢大自然的纯净之美。我在阴山的石头上、长城的岩壁上,偶尔也会发现岩画,但数量极少,图景也单调。于是,一个初秋的阴雨绵绵的早晨,我登上了开往巴彦淖尔市的绿皮火车,去看那些神奇的岩画。

当我走进“河套文化博物院”,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厚重的“河套文化”令人迷醉,我仿佛置身于多维度的时光隧道里不能自已,思想在璀璨且深远的河套大地上畅游。我在极为罕见的、从阴山采集运至博物院的岩画真品和大量的岩画复制品面前站立下来,久久地凝视一幅又一幅古老的岩画,有帐篷、放牧、征战、祭祀等等,这些画面一帧帧连缀起来就似影像一样活生生地动了起来,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魂。

远古的回响在我的耳畔缭绕,裹挟着先民以及生灵万物的生息,吸入五脏六腑,好似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时光深处的潜意识。我在“河套文化博物院”浓厚的历史氛围里思绪开始涌动,那深入骨髓的血脉,根植在大脑的意识渐渐复苏过来,我的思维跳跃在岩画的意境里走不出来,身体也一下子融入了岩画中,好像自己就是画里的一个人,一只兽,一只鸟,为了繁衍后代、信仰崇拜、生存活命而在完成一项生命使命。

场景一:拜日。

岩画里灵动的线条形象地勾勒出一幕先民跪拜太阳的景象。一轮红日高悬于空中,向大地洒下温暖的光辉,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个赤裸的人跪倒在地,双手合十高高地举过头顶,向着太阳虔诚地跪拜。或许,先民早已觉察到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知晓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太阳就是他们崇拜的图腾,他们心中敬畏的神。他们举行的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太阳神”的顶礼膜拜。整幅画面的意境自然流畅又意蕴深邃,充满神秘之感,反映了原始先民混沌初开的物象崇拜。

场景二:狩猎。

山谷里水草丰盛,一群长角羚羊静静地啃食青草。远处,四个手持弓箭的猎人早已盯上了这群羚羊,猎人们隐身在峡谷里,正在慢慢地靠近羊群,寻找着最佳的捕猎时机。羚羊只顾贪恋眼前的青草,从而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危险已悄然来临,死神正向它们召唤,它们却浑然不觉。瞬息间,猎人们奔跃而出,迅速合围射杀羚羊,惊恐的羚羊四散逃窜,动作迟缓的便倒在了猎人的箭矢下。

场景三:巫术。

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燃烧。部落氏族的人围坐在火堆旁,参加一场也许是占卜,或许是祛除疾病、瘟疫,抑或是部落之战的祭祀活动。一个似人非人的巫师,头上戴着一顶插着长羽毛的头饰,胳膊前举略微抬起,身后拖着一条短短的尾巴,那姿态好似摔跤前的热身。这个巫师似正在对一匹公马施加巫术,公马的马尾高高竖起,前后腿弯曲跪伏在地,周边摆放着类似于兵戈或是生产生活的工具。或许,这幅图景展现的是部落战士将要出征,一个巫师给征伐的战马和兵戈施以巫术,以祈求战马矫健、兵戈锋利,征战取得胜利。

场景四:征战。

阴山下,天幕低垂,山风萧瑟,两个氏族部落正在激烈交战。英勇的斗士们使用最原始的、石头打磨的刀斧和木棍,或刀劈斧砍,或抡打木棒,或投掷石头,一个个奋勇击杀,一时之间,打杀的呐喊声、兵戈的撞击声、鲜血喷射的嗤嗤声,夹杂着呼呼的风声响彻山谷,战斗的场景异常惨烈。我在猜想,引发部落之战的原因:也许,是捕获的猎物、放牧的牲畜被抢夺;或许,是氏族领地被侵犯;或是部落之间的世仇之战。我默默地看着岩画里血腥的战斗场景,感到既悲怆又痛苦。

场景五:祈雨。

岩画中,一个似人非人的巫师正在祈雨。巫师双臂向两侧伸展举起,略微高过头顶,两只手的三个手指呈张开状。双腿分开站立于地,两只脚的三个脚趾也呈张开状。另有一个巨大的雨滴置于左手边,雨水、雨滴均呈滴落状态。岩画中,巫师形貌怪异、姿势奇特;雨水、雨滴形状巨大、夸张。体现了先民与生俱来的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对大自然的敬畏。水,乃生命之源。表达着先民对雨水的渴盼,祈愿风调雨顺,水草丰茂的美好愿景。

在阴山山脉,留下了古人类70万年前后的打制石器,25万年前后的智人类骨骼化石,1万年前后至游牧民族时期的那些神奇的阴山岩画。

从远古走到现在,阴山掩埋了多少历史?还深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远古猿人、部落氏族、游牧民族、王朝更替、苍生艰辛……如幻影般在我的脑海里掠过,一连串的画面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不停地闪烁、交替、重叠、变幻,将我引往不同时代的历史时空。略微沉静下来,我陷入长久的沉思,思忖这些岩画为什么会以如此形态存在于世,是出于某种动机或意念,还是为了将先祖猿人、部落氏族、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杀伐征战、信仰崇拜以岩刻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供后人缅怀追思或见证历史。又是谁将这些神秘的岩画一幅幅镌刻在阴山的一块块石头上?

阴山岩画的奥妙与神奇,仅凭一些表象的、抽象的场景画面,又怎么能够真正理解呢?就如我永远走不进一个人的心里,永远不能了解一个人的心事,又怎么能去猜想古人的思想呢?也许,这些岩画永远是谜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