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热极盛的三伏天,可顺应自然,借助天时,给身体打上“热修复补丁”,为一年的健康奠定基础。
1.适当吃点“苦”。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可适当吃点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中医认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于夏季养心。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2.代茶饮防暑热。防阳暑,高温环境中,机体受热引发,可服用“乌梅山楂防暑饮”,取乌梅干和山楂,泡发 20分钟,连同甘草、陈皮、桂花或玫瑰花、蜂蜜和冰糖适量,煮后饮用即可;防阴暑,贪凉、涉水淋雨等因素有关,可服用“防暑茶搭子”,取茉莉花、薄荷、竹叶、莲子心、藿香、苏叶,泡水代茶饮用,早晨、中午、下午各喝一杯。
3.两种传统养生。三伏贴:敷贴穴位不同,功效也有偏重,例如天突穴适用于咽炎患者,肺俞穴适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耳穴压丸:通过刺激特定耳穴,调理脏腑、防治疾病。贴好后,日常需搭配拇指、食指捏、压。需要提醒的是,这两种方法都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4.出汗要适度。中医认为,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脾胃运化出来的五谷精微,汗出太过时,其血必虚。出汗后先小口喝水,半小时后可多喝几次,每次 100~150毫升。酸味能敛汗止泻、生津解渴,出汗多者可吃些酸枣、山楂、草莓、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
5.别忽略防寒。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有脑梗、高血压病史的老人更要注意。从室外回到室内应先擦干汗水再吹空调。喝冷饮需小口慢慢喝,切不可猛灌。
6.心情防中暑。心情平静,交感神经张力就会下降,血压、心率、代谢、体温也随之下降。暑天养生要“佛系”,尽量不骄不躁,减少激动、焦虑等情绪。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