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于慧文
近期,我市部分地区突遭强对流天气,村庄内涝、农田损毁,巴彦淖尔市人大迅速激活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机制,各级人大代表闻“汛”而动,挺身而出,汇聚抗洪救灾强大合力,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深深镌刻在泥泞的田间地头和受灾群众的心间。
抢险救援他们是“急先锋”
一支支由各级人大代表组成的“突击队”,成为救灾前线动人的身影。
自治区、市两级人大代表范贵明自家150亩农田被淹,却毫不犹豫调来自家装载机、挖掘机,火速驰援白彦花镇。他带领村民昼夜奋战,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及时将洪水导入行洪渠。
白彦花镇人大代表王飞卷起裤腿,第一个踏入齐膝深的泥浆中。“田毁了,人心不能垮!我们快一点,乡亲们的损失就少一点!”他嘶哑着嗓子,带领村民争分夺秒清理堵塞的沟渠。
乌拉特中旗人大代表陈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昼夜坚守防洪一线。转移群众、抢修设施、安抚安置点乡亲……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通讯中断时,他主动上传下达,多方调度,成了传递信息的“民情联络员”。
乌拉特前旗人大代表邢昊东冒着暴雨直奔莫楞河险段,现场指挥加固堤坝、疏通河道、调配设备。暴雨刚歇,他又马不停蹄奔赴各村安抚受灾村民。
核查灾情他们是“排雷手”
灾情发生后,各级人大代表迅速组建多支“灾情核查小队”,纷纷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形成“代表牵头、各方联动”格局,逐户详细记录农田损毁、房屋安全、设施受损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精心制作《受灾群众需求清单》,为精准施救提供坚实支撑,让救灾措施“精准滴灌”。
五原县、新公中镇两级人大代表李宝军连夜带队“拉网式”巡查,沿着村组道路,全面摸排地质灾害风险点、堤坝防洪能力、沿河房屋隐患等关键信息,逐户敲门核查人员安全状况,仔细查看房屋受损情况,详细记录房屋进水、农田被淹等受灾情况,耐心细致叮嘱群众保持警惕。
乌拉特中旗人大代表宋明亮化身“徒步排查员”,摸清每一处损失,排查每一处风险。他的胶鞋裹满淤泥,手电划破雨幕,深一脚浅一脚蹚过积水,挨家挨户查看大棚塌了几个,瓜苗损失多少,手机镜头记录下房屋漏雨点、墙体裂缝和倒伏的庄稼。他告诉村民:“照片和影像马上报到上面去,争取尽快落实补贴!”
逆行而上他们是安全“守护者”
危难时刻,各级人大代表奋不顾身守护群众安全。
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人大代表刘锦秀冒雨夜巡水库,在水位暴涨需紧急撤离时,突然听到有人呼救。她不顾危险沿水库循声搜寻,发现被困村民后第一时间联系救援人员,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
乌加河镇人大代表吕永强蹚着积水转移群众,指挥装载机安全转移被困人员。
乌拉特前旗新安镇人大代表王杰、乌拉山镇人大代表呼啸起巡查时发现被困老人,毫不犹豫俯身背起老人,蹚过湍急水流转移至安全地带。
人大代表们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乌拉特中旗人大代表张斌逐户安抚受灾牧民,讲解救助政策;市人大代表菅茂华走访行动不便老人,为老人代购药品;乌拉山镇人大代表张瑞琴协调红十字会慰问特殊群体,送上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
减损复产他们是“智囊团”
人大代表们不仅抢险救援,还发挥专长,为恢复生产争分夺秒。
自治区人大代表、市畜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海平火速赶往五原县指导养殖户自救,制定应急措施,编印技术手册,协调发放水泵、消毒药,指导完成150万平方米圈舍消毒,力保15万头(只)牲畜安全。
市人大代表、高级农艺师靳存旺蹲守在倒伏的玉米地里,扒开秸秆察看根系,指导补救:“雹子砸断雄穗,48小时内必须喷叶面肥促灌浆!”经他协调,肥料次日到位,技术员随即入户指导。
市人大代表、高级农艺师武秀梅深入田间,“一户一策”开“技术药方”,指导排涝、施肥、防病,精准计算窗口期,建议农民补种燕麦等短生长期作物,尽可能挽回损失。
为减少农民损失,代表们纷纷化身“销售员”。自治区人大代表范贵明、市人大代表霍秉新了解到瓜农困境,主动牵头协调各级代表想办法、拓销路。经多方奔走,成功将受灾群众的300余万斤西瓜销往呼和浩特、临河等地,为瓜农保住“血汗钱”。市人大监察司法和法制领域第一代表小组组长尚建新带领组内代表赶往乌拉特前旗助农,不仅帮农民采摘西瓜,还自费购买5万多斤西瓜,捐赠给一线交警和困难群众。
爱心汇聚他们是“暖心人”
市委作表率,代表有行动。在市委的示范带动下,14个市人大代表小组积极响应,踊跃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温暖受灾群众。短短2天内,239份心意迅速汇聚,63万余元善款如涓涓暖流,汇聚成代表们心系民生的深情厚谊。
全国人大代表徐建兴个人捐资3万元,以企业名义向受灾严重的乡镇定向捐助10万元生活物资;全国、市两级人大代表张继新捐款1.5万元;自治区、市两级人大代表瞿仓两次捐款11万元;五原县人大代表郭亮捐资35万元;市人大代表霍秉新所在的天衡药业集团,虽然自有基地受灾,仍第一时间捐款10万元;市人大代表化瑞彦捐赠10万块环保砖用于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全国人大代表徐建兴所在企业的6家工厂,专门为受灾群众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定向招工,以就业安置解受灾群众燃眉之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部分乡镇的人大代表们自发组建“爱心输送队”,个人出资购买饮用水、食品、药品,送到交通受阻的农户家门口,协调砂石料抢修临时道路。
人大代表们自发的行动,如暖流驱散阴霾。乌拉特前旗受灾村民张老汉望着田里忙碌的身影说:“代表们蹚着水来帮我们,送吃的送用的,这心里头一下子热乎了。”红光胜利村村民们看到辛美丽代表带领村中妇女清扫队把被洪水浸泡过的房屋一点点还原成“家的模样”,感慨道:“辛书记带我们重整家园,日子又有奔头了。”希热嘎查牧民了解到乌布和代表为村里争取到了受损道路紧急抢修款,纷纷称赞:“乌代表不仅帮我们过了眼前坎,更铺好了长远路。”
灾难无情,代表有爱。我市各级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灾情最需要、群众最期盼的地方。他们用沾满泥泞的脚步丈量民情,用饱含深情的行动凝聚民心,无声践行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份源自代表的担当与温度,悄然凝聚起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当人大代表与人民并肩立于风雨后的泥泞之中,那片被汗水与希望共同浸润的土地,正在重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