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分中心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作者:刘永胜 周星旺 范蔼天

本报乌拉山讯(通讯员  刘永胜  周星旺  范蔼天)连日来,乌拉特分中心以持续提升灌溉用水效率为导向,进一步扩大取样范围、调整测算样点,为精准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工作前期,乌拉特分中心相关业务科室多次进行了会商研讨,总结和梳理目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总体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靶向优化工作方案。同时,工作人员按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导则》要求,以代表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为选样原则,对初期选定的6个典型区、24个典型田块进行了摸排,通过综合考量参考价值、有效数据、取土难度等因素,对采样位置进行了多次优化调整,确保实现典型田块样点全覆盖。

为保障测算工作有序开展,乌拉特分中心组织供排水科、办公室精干力量组成测算队伍,根据作业内容划分了选点取土、样本采集、水量检测等职能小组。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优先选取了三湖和长济灌域的黄灌、井灌及引黄滴灌3个区域,包括三湖扬水二队渠纯井灌、长济万太公村引黄灌溉等典型位置的玉米、葫芦和葵花等典型作物。每次取样严格按照取土标准,在每一个典型田块内的西南、中间、东北、随机选择1个测点,每个测点取土5层,层次为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60~80厘米、80~100厘米,各次取样在同一点进行,间距控制在10厘米之内。土样送检后,检测人员利用区域首尾测算分析法和样点典型测算法对不同土样进行分别测算,再以毛水量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截至目前,乌拉特分中心已累计取土测量土壤含水率18次,取样2430个,称土4860个样本,全部完成各种典型作物的外业取土和内业称土工作,正在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报告整理。下一步,乌拉特分中心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效率,规范化推进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为节水控水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