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在乌拉特后旗境内再次“亮相”
□本报通讯员 徐容 文/图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草原局严格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不断完善管理保障体系,在执法、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
近日,乌拉特后旗新红林业管护中心接到辖区群众求助电话称,其务农时发现了一只小鸟,无法飞行,疑似国家保护动物。管护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经辨认,该幼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鹰隼。仔细检查发现该鹰隼背部有明显外伤,工作人员将其带回管护中心进行饲养,具备飞行能力后放归大自然。
进入夏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类野生动物活动日趋频繁,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特后旗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护林员不断加大巡逻力度和频次。“我们每天都对管护区域进行全天候巡护监管,看看有没有野生动物受伤、栖息地是否遭到破坏,以及有没有非法捕猎的现象。现在,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动物回来了。”该站站长徐有杰说。
从金雕到岩羊,从雪豹到狼、猞猁、北山羊,近年来,乌拉特后旗境内野生动物的身影频现,这片土地正成为野生动物的温馨家园。“截至目前,乌拉特后旗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蒙古野驴、蒙原羚、雪豹、荒漠猫、大鸨、波斑鸨、金雕、草原雕、秃鹫、黑鹳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山羊、狼、沙狐等3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最大种群数量达到100余只。”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特后旗管理站副站长王景园告诉笔者。
多年来,乌拉特后旗不断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迁徙过境地进行重点保护和监测。据了解,乌拉特后旗在保护区境内共布设红外相机120余台。设立野生动物救助站,为受伤、生病或迷途的野生动物提供专业救助。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全旗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显著增强,形成了全民参与保护野生动物、抵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的良好氛围,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