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镇创新构建“三位一体”普法模式

作者:张雅妮

本报巴彦高勒讯(通讯员 张雅妮)今年以来,磴口县渡口镇以“鸿雁普法五有体系”为引领,创新构建“集中宣传、入户服务、线上联动”三位一体普法模式,让法律法规从文本走向实践,在村组落地生根,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法治动力。

为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渡口镇联合镇司法所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集中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在集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咨询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民法典及其他法律法规知识。围绕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土地矛盾等热点问题,法律工作者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解答咨询10余人次,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感受法治文化的魅力,切实提升了民法典的知晓率与普及率。

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渡口镇组织司法所金牌调解员、法律顾问、村“两委”成员组成普法调解小队,深入各村组开展“一对一”普法调解服务。在因土地边界划分不清与邻居产生纠纷的村民家中,调解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案例,现场丈量土地、讲解政策,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在处理赡养纠纷时,调解队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为依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成功化解家庭矛盾。普法调解小队重点关注孤寡老人、应届毕业生、留守儿童等人群,向他们讲述了电信诈骗的类型、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诈骗常识,将法律服务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入户普法百余次,调解各类纠纷67起,真正实现了法治服务“零距离”。

为适应“指尖上的普法”新趋势,渡口镇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普法主阵地,定期推送“以案释法”案例、法律热点解读等内容。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婚姻家庭纠纷、劳务合同等常见法律问题,以图文形式直观讲解法律要点,并推出“反诈提醒”专题,通过拆解诈骗套路、发布真实案例,提醒村民守护“钱袋子”。线上普法平台的搭建,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法律知识,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法治宣传新格局。

渡口镇通过“集中+入户+线上”三位一体普法模式,推动法律知识从“文件文本”转化为“生活指南”。如今,村民遇到宅基地纠纷会主动查阅法律条文,老人接到诈骗电话能辨别套路陷阱,务工青年签订合同时懂得核查条款细节,法治思维正逐步内化为群众的行为自觉。下一步,渡口镇将聚焦群众需求动态调整普法内容,推动普法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切实增强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