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记自治区劳动模范耿军
作者:邬琼

□本报记者  邬琼

在杭锦后旗蛮会镇民生村,成片的钢架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果园里梨树挂满新果,月亮湖畔的农家乐飘出阵阵饭香。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背后,离不开村支书耿军十余年如一日的耕耘。他带领乡亲们蹚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路子。今年,耿军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

2013年,耿军组建合作社,以保护价统一收购销售西红柿,3年带动80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2015年,他带头建起930亩设施农业大棚,结束了团结镇没有设施农业的历史。次年又争取国家级项目,建成378亩温室大棚,让乡亲们四季都有“菜篮子”进账。2021年,他发明的黄河水滴灌技术,节水80%、节肥30%,让每亩地种植成本直降40%。如今,这项技术已在杭锦后旗推广使用。

担任民生村党支部书记后,耿军把“让乡亲过上好日子”刻进了骨子里。他带领村民建成125亩果园,让民生村戴上了“国家级森林村庄”的桂冠。

在耿军眼里,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美家园”。他细化责任区、发动党员带头,让村庄环境整治常态化;号召村民义务植树、发展庭院经济,把月亮湖周边打造成网红打卡地。红墙黛瓦、海棠飘香的田园风光,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耿军扎根乡村,心系民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是当之无愧的乡村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