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静
近几年,在杭锦后旗双庙镇继丰村,随着双庙拉面食品加工产业园落成,一碗承载着百年技艺的拉面,正以产业化姿态撬动乡村振兴新格局,这一传统美食在党建引领下探索出一条“产业兴、集体强、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双庙镇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双庙镇党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优质小麦种植产业为主导,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让“土特产”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双庙拉面食品加工产业园按照“党建引领、园区示范、能人带动、农户参与”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支部建在园区上,党员干在园区中,群众富在园区里”,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善于实践,让党员先锋力量在园区中出彩。
继丰村党支部以产业发展为基础领办合作社,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引进杭锦后旗一季好粮农业科技服务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100多户农户签订了2300亩小麦种植协议,采取统一采购农资、统一农机服务、统一销售,保障拉面厂优质小麦的供应。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支“两委”远赴山东、河南等地,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反复实验调试,在保留“三揉九醒”古法工艺的同时,引入现代化设备,将拉面分解为28道标准化工序,实现日产2000斤规模化生产,既延续了手工拉面的灵魂,又破解了“只能现做现吃”的局限。党员带头组建“技术攻关党小组”,研究拉面韧性好、精度高、烘干保鲜等技术,同时采取“党员带徒计划”培养5名青年拉面师,破解技艺断层危机,突破了拉面长期保存仍能保证品质的瓶颈。
双庙拉面产业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火车头”“领头雁”作用,提升小麦深加工附加值,激活“强村富民”内生动力,促进共同富裕。双庙镇拉面厂日产拉面1000斤,年加工河套优质面粉36吨,成品出厂价格20000元/吨、年产量42吨,年总产值88万元。日常用工可解决30多人就业,增加农户务工收入,村集体可增收10万元;同时继丰村党支部依托拉面厂,与农户签订小麦订单,回收价每斤比市场价高5分钱,既保障农户收入增长,又保障拉面厂产品原材料质量,实现农户与拉面厂互利共赢。
双庙拉面的产业化之路,党支部以“红色引擎”破解资金、技术、市场难题,品牌化战略让乡土技艺焕发新生,而联农带农机制则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这碗拉面抻出的不仅是劲道的面条,更是一条党建引领、文化铸魂、产业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