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姻缘牌
活动现场
莫雁礼铭记忠贞
挂许愿树
□本报记者 杨阳 贾君莲/文 李鹏/图
5月20日,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化身千年礼乐现场,20对新人身着精致的传统婚服,在红绸翻飞、锣鼓喧天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婚礼仪式。这场以“幸福联线、爱在巴彦淖尔”为主题的集体婚礼,通过传统仪式的庄重呈现、家风美德的典范引领、文明婚俗的理念倡导,成为我市推进婚俗改革、弘扬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婚事新办树新风
当日清晨,黄河湾步行街被喜庆的中国红装点得格外庄重。舞狮表演率先登场,灵动的狮子腾挪跳跃,拉开此次集体婚礼的序幕。上午9时整,伴随着悠扬的礼乐,20对新人在舞狮队的引领下缓缓步入喜堂,重现宋明婚礼的庄重与浪漫。
洗尘、叩拜、合卺、结发、盟誓……每一项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国风韵味,让新人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婚嫁文化的魅力,也让在场的每一位来宾都沉浸在这份跨越千年的浪漫之中。在声声祝福中,20对新人完成了融合传统和创新的婚礼仪式。
新人闫娟、戴增甜蜜地说:“当我们穿着传统婚服走过红毯,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样的婚礼太特别了,既传统又浪漫。”
新人王可、祁雄也表示:“特别喜欢这样的婚礼,很有仪式感,相信这场婚礼会成为我们最难忘的回忆,我们也会秉承婚礼上的誓言,认真过好每一天!”
集体婚礼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简约而不简单”。市民张先生感慨:“观赏了一场隆重又有意义的婚礼,这比大操大办更有纪念价值,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倡导了文明婚俗。”
家风教育筑基石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我们应当以爱为基、以德为范,共同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本次活动特邀了“全国最美家庭”王献峰一家,他们分享了结婚30多年来的家庭故事,为新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王献峰是内蒙古影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杭锦后旗妇联兼职副主席,还是当地幸福家庭协会会长。她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家庭”、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内蒙古自治区北疆最美女性、巴彦淖尔市好人等多项荣誉。近两年,王献峰结合多年的家庭教育经验,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中,致力于打造“家庭幸福型企业”。同时,她着力推动“建设家庭幸福型组织”公益工作,推动美德家风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业,将家庭教育主体从个人延伸到团体;将妇联深化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延伸至机关及新业态领域,呼吁人人都是幸福家庭的责任者。“家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顿饭、每一次对话中。”王献峰的发言引发大家共鸣。现场的新人们也互相许下互敬互爱、孝老爱亲的誓言,形成了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大力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市妇联不断延伸工作触角,推动最美家风进“三新”,引导广大妇女讲好家风故事,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移风易俗新实践
“集体婚礼既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是对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积极引导。希望新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传承优良家风,共同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市民政局副局长肖敬说。
婚礼现场,市妇联三级调研员其木格花宣读了《文明婚俗倡议书》。倡导新人们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引导绿色文明节俭新风尚;要自觉抵制高额彩礼,不攀比炫富,不奢华办婚、以婚敛财;要文明婚庆,拒绝低俗行为;要喜事新办,树立婚嫁新风,弘扬社会正能量; 要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带头争做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的表率和楷模,以良好的家风浸润社会风尚。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俗文明新风尚。各旗县区通过宣传栏、微信平台、电子显示屏等及时向广大农牧民宣传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和相关信息。临河区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婚俗改革试点地区,乌拉特后旗被确定为市级婚俗改革试点,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挂牌成立。其中,乌拉特后旗通过短视频平台发起“我的低碳婚礼”话题,鼓励新人采用电子请柬、租赁婚服等绿色方式。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试点开设“移风易俗直播间”,开展以“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形成了倡树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建设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