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林地养肥鹅 “一地双收”富农户

作者:郝琪 菊娜

林下养鹅

□本报通讯员  郝琪

菊娜  文/图

蓝天白云下,乌拉特中旗牧羊海牧场王坝海区的千亩林地郁郁葱葱,一群群白鹅正悠闲地穿梭林间,啄食杂草、嬉戏水塘……这幅“林下养鹅、生态生金”的生动画面,正是牧羊海牧场党委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今年以来,牧羊海牧场党委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再次投放2000只鹅苗,以林下经济铺就绿色致富路,让生态效益与农民增收实现“双赢”。

为进一步推动牧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牧羊海牧场党委瞄准林下经济,联合乌拉特中旗乡村振兴局争取项目资金,由三分场党支部牵头,动员脱贫户、农户和“两委”班子入股,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林间养鹅有诸多优势,不仅有效利用林地空间,鹅群还能除草施肥,减少虫害,实现“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循环农业。

三分场支部书记沈启刚算起了经济账:“一只鹅苗养6个月,出栏能卖150元,这片林子今年预计产值30万元!”通过统一技术指导、订单式销售,牧羊海“林下肉鹅”品质优、销路稳,农户按股分红,村集体增收有了“活水”。更可喜的是,昔日脱贫户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多,养殖户的生态饭碗越端越稳。

如今,牧羊海的“林下养鹅”模式已经迈入第二年。场党委计划将延伸产业链,开发鹅肉加工、生态观光等增值项目,让林下经济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