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03亿元

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获批

作者:周文廷

本报讯(记者  周文廷)5月14日,《内蒙古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自治区发改委批复,标志着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获得自治区批准立项,即将开工建设。

据了解,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已纳入国家“两重”建设任务之中,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范围为河套灌区全域,建设期限为2025年—2028年。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以“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为建设目标,以进一步深化灌区各项改革为动力,坚持全域考虑、整装推进、灌排配套,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高效衔接、骨干工程与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衔接,确保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进一步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传承千年基业,力求展现一个具有河套灌区特色的现代化灌区建设路径、模式和蓝图。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套灌区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物更新改造工程、信息化工程及标准化管理建设等。其中,输配水工程包括衬砌渠道177条,总长度1562.072公里,总干渠渠堤整治88.947公里;排水工程包括沟道塌坡治理11条,总长度509.3公里;建筑物更新改造工程包括配套渠、沟道建筑物合计7180座(配套渠道建筑物6972座、配套沟道建筑物208座);信息化工程方面,立体感知体系包括量测水监测、渠网水位监测、工程监测、视频监控等3190套,自动控制体系包括闸门及泵站自动控制369处,支撑保障体系包括量测水配套应用及基础环境支撑等346项,对现有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升级改造,完善配套应用体系建设;标准化管理包括对灌区管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管理房修缮面积为8005.27平方米、危房改造面积为4430.33平方米,管理设施主要是在项目实施的渠沟道范围内设置公里桩、工程标志碑、界桩、警示牌、限高架、建筑物铭牌、救生踏步、拦路杆及安全防护栏杆等,配置各类灌溉试验设备及配件。

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是河套灌区第五次大规模水利建设,投资规模为历次之最。实施好这项工程,对于河套灌区加强水利工程基础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向节水型灌区、生态型灌区、智慧型灌区、民生型灌区迈进,实现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自项目启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以来,市政府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市水利局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技术团队,配合编制单位深入项目现场开展实地勘察和数据收集。市财政、发改、文旅广、自然资源、农牧、林草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支持。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作为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广泛征求各旗县区、市直单位、基层用水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水利部及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等有关部门沟通对接,确保可研报告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审批过程中,国家、自治区有关部委和厅局组织多轮专家开展技术评审和论证,对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查,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目前,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正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