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设备
□本报通讯员 刘冠骏 白熙熙 文/图
日前,在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循环产业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现场,笔者看到一台台先进的航天热解相关设备被精准吊装到位,工作人员正在对就位的航天热解预处理车间的加药装置设备进行安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我们这个项目采用的是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的航天热解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这是一套军转民的顶尖工艺技术。”项目经理秦勇说,“与传统焚烧工艺相比,这套技术不仅性能可靠,而且绿色环保,能够高效地对石油开采、煤化工、设施农业等我市主导产业产生的油泥、焦油渣、残膜等工业固危废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资源回收率可达85%以上,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以上,二噁英排放近乎为零。”。
总投资4亿元的巴彦淖尔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循环产业项目实施分两期建设,占地99.18亩,目前一期项目建筑施工已完成95%,设备安装已完成40%,预计10月底进行项目试生产。项目建成后,年处置工业固危废可达17万吨,涵盖含油污泥、低残值塑料及残膜、废矿物油等多种工业固危废。一期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工业产值5.77亿元、利润2.06亿元、纳税总额6000万元,同时为当地提供近100个就业岗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此外,该企业还利用航天热解工艺处理处置农业面源污染废旧地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贡献力量。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内蒙古西部工业固废处置能力缺口,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