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乌拉山讯(记者 陶林 通讯员 段娜 刘嘉欣)日前,乌拉特前旗“佘太红”高脊大跨式设施农业基地一期工程全面运营。
走进位于苏独仑镇的“佘太红”高脊大跨式设施农业基地,一排排现代化育苗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眼下正值最佳移栽期,工人们正忙着搬运秧苗,进行挖坑、栽苗、覆土等作业。大棚内,一行行嫩绿的圣女果秧苗整齐挺立,展现出勃勃生机。“项目一期208个大棚目前已全部投入运营,其中130个大棚用于育苗,共计培育各类瓜果蔬菜秧苗130万盘。剩余大棚计划从5月到11月开展茄果类果蔬种植,主要以圣女果口感小番茄为主。”内蒙古为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白晓峰说。
据了解,该项目由内蒙古盐碱地治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1.87亿元,总占地面积1800亩。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高脊大跨式设施农业温室500座,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以及配套的办公用房、仓库、蓄水池、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700亩现代大棚及配套设施建设,年育苗能力达200万盘。
项目采用多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配备自动温控、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控系统;应用高脊大跨式暖棚技术,结合自动喷淋系统与双拱双被镀锌钢管结构,显著提升水、光、土资源利用效率;配套“井黄双灌”系统,较传统种植节水65%;通过蓄水池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有效降低污染与能耗。
在运营模式上,基地创新采用“双茬轮作+订单农业”模式。2月到5月早春茬集中培育青红辣椒、番茄、西瓜等秧苗供应周边市场;5月到11月夏秋茬全部大棚种植优质圣女果,直供北京、广州等高端市场。同时,基地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已与7个合作社、65户农户建立订单农业合作关系。“项目运营后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帮助当地农牧民年均增收5000多元。农户不仅能就近采购优质种苗,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风险,还能享受我们提供的全程植保技术服务,有效提高作物成活率和种植效益。”白晓峰说。
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改善了城乡生态结构,更推动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绿色生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