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悦
每年夏灌、秋浇期间,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排水分中心红圪卜扬水站水声隆隆,由各条灌溉渠引入总排干的黄河水汇聚到此,经泵站提升水位后,缓缓注入乌梁素海。
红圪卜扬水站是亚洲最大的45度斜式轴流泵站,是河套排水的“咽喉工程”,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共同构成灌区灌排配套的关键性水利工程。这背后离不开无数水利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红圪卜扬水站副站长马军自1986年踏上工作岗位,便与红圪卜扬水站紧密相连。在近40年的时光里,他爱站如家、勤奋钻研,从一名普通职工一步步成长为备受赞誉的泵站“土专家”。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马军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红圪卜扬水站运行管理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高低压、机电、水工、机械等专业技术技能和经验。参加工作以来,马军日复一日干着机泵运行、检修维护等工作,参与了历次水泵维修改造项目,针对水泵零部件磨损、老化等问题制定了个性化改造方案,并创造性提出“据实诊断、精准改造”策略。凭借在技术上的深刻钻研和多年的经验积累,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机组运行性能,为红圪卜扬水站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要传下去,人才是关键。”马军深知泵站更新换代离不开新生力量,在泵站机组升级改造期间,他带领团队观看并记录厂家技术人员拆解、安装机组过程,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师带徒、手把手”为扬水站培养人才。近年来,随着大型泵站技术更新改造步伐加快,他率先在红圪卜扬水站建成职工创新工作室,培养了一批岗位技术能手。
“职工创新工作室紧紧围绕机泵运行、技术革新、节能减排等方面,普及推广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工作方法,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同时立足自身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马军自豪地说。
多年来,马军先后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主持的创新团队被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为“马军创新工作室”。今年,他又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