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再升级

作者:黄景莲

□本报记者  黄景莲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塑造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全面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化改革作为推进助企行动、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从优化办事流程、强化数智赋能、改进服务体验等方面找堵点、补短板、出实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

优化办事流程  打通痛点堵点

“早就听说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了管家式服务,所以我们在办理之初就向工作人员寻求了帮助。他们不仅帮我们协调沟通,还主动上门服务,仅3个工作日我们就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近日,巴彦淖尔市馨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侯利文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开心地说。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改革所向、发展所需、民心所盼。今年,我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立足企业和群众视角,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畅通企业和群众办事渠道。

——紧扣“一窗办理”改革“重点”。积极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科学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和部门专窗,整合形成企业服务、个人服务、工程建设项目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实现“一类事”专区一体化集成服务,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和群众按照“一件事”方式办理多个审批事项,减少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1.1万余件,企业和群众在办理相关事项过程中,办理环节、办理时限、办理材料平均压减70%以上。

——消除“一套材料”改革“痛点”。对“一件事”涉及的多个申请材料进行梳理,通过提交情形进行分类梳理,消除申请材料模糊表述,确保每个申请材料指向精准。建立窗口内部协同办理机制,实现企业和个人数据在相关部门间共享,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套餐”事项的各环节业务。以“企业开办一件事”为例,只需填一张表、递交一份材料,就能实现申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7件事“一次办”。

强化数智赋能  推进智慧政务建设

前不久,我市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23714名新生入园入学常住人口地址、户籍信息、居住证地址核查及房屋信息等事项“一键查询”,进一步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强化平台赋能、数据驱动,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了全方位数字化支撑,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集成办、闭环办,有力促进了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完善“一张网”政务服务能力。电子政务外网是实现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我市持续加强政务网络建设,积极构建自上而下的五级网络体系,为各级各部门开展电子政务提供网络支撑。截至目前,已接入市直单位108家,旗县区所属部门、苏木乡镇(街道)电子政务外网专线覆盖率达到100%。

——打造“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统一的政务网络、政务云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推进数据资源治理和数据分析、挖掘,逐步实现基础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应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6个部门依托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数据共享,发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3456条,挂载资源目录2896条,挂接资源3230个,累计调用接口数量达8万余次。

线上线下融合  提升改革质效

“我只需在委托书上签个名,企业项目管家服务中心的服务专员在3个小时内就帮我完成了营业执照办理和税务登记两项业务,这个服务团队真是太给力了!”近日,巴彦淖尔市禾亿工程机械租赁站法人云先生因在外洽谈业务无法返程,我市企业项目管家服务中心的服务专员通过全程网办,帮助他顺利完成了新营业执照注册。

今年以来,我市强化线上线下融合,持续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质效,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强化线下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提高“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便利度,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高效办成一件事”自助服务专区,配备电脑、打印机、自助服务机等,安排专人指导群众办理业务、解答咨询。“高效办成一件事”自助服务专区设立以来,每天平均分流30%以上窗口排队人数,减少了群众在大厅窗口的等待时间和办事成本,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

——丰富线上服务供给。持续做优“一线应答”服务,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联动,更新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知识库,提升话务员业务应答水平,为企业和群众高效提供“一件事”“不打烊”咨询、投诉、建议和导办等服务,累计解决企业和群众相关咨询诉求1000余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