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播下逐梦航天的种子

作者:张静

航模课程

□本报记者  张静  文/图

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来自巴彦淖尔的航天员王杰进入太空,成为首个执行“飞天”任务的内蒙古籍航天员。从工程师到航天员,从胸怀梦想到实现梦想……王杰的榜样力量在家乡掀起一股“航天热”。

“同学们,你们面前展示的是‘天宫一号’模型。‘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4月24日上午,在市科技馆,工作人员为临河区金川学校的学生们讲解道。

当日,金川学校100多名学生来到市科技馆,探索航天奥秘。在全息投影互动体验空间,学生们观看宇宙的三维立体影像,“触摸”漂浮的星球,观察空间站的运行轨迹。五年级六班学生杨景博参与互动后说:“在这里我仿佛真的触碰到了那些遥不可及的星辰。王杰叔叔真了不起,我要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也能去亲眼看看浩瀚的太空。”

市科技馆内设有科学家精神、未来科技等多个展区,其中,科技与未来展区展示了“天宫一号”和太空舱的模型,而在光影探索区,参观者则可以通过全息投影互动体验太空的壮丽与神奇。“科技馆计划进一步丰富航天科技展览内容,还将联合各学校开展‘小小航天员’科普课程,让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走进校园,通过多样化的科普课程,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让航天梦想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市科技馆馆长王波说。

“降落伞折好后,放入箭筒,安装上引信……”4月24日下午,临河区汇丰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里,老师指导学生们组装了伞降火箭模型。“3、2、1,发射!”伞降火箭在操场上成功发射,同学们爆发出欢呼声。五年级五班的丁硕誉同学看着飞向天空的伞降火箭非常激动。他说:“航模课上我知道了火箭飞行的原理。每次看到我们国家的火箭成功发射,我都特别自豪!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长大以后能像王杰叔叔一样为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2020年9月,汇丰学校航模工作室成立,经过大量理论和实践的验证,总结编写了青少年航空航天知识科普读物《走进航模世界》。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航模社团、航模系列课程的发展稳步推进。“我们的课程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希望能激发孩子们的科学热情。家乡走出了王杰这样优秀的航天员,大家感到非常振奋。今后我们也会继续丰富课程内容,让孩子们学到更多航天知识,种下航天梦想。”汇丰学校教科研主任冀乐介绍。

在乌拉特前旗第三小学六年级五班的主题班会上,聆听了老师讲述的首个内蒙古籍执飞航天员王杰的成长故事,学生们眼睛里闪烁着崇敬的光芒,脸庞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要向王杰叔叔学习,像他一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学生陈楚淇说。

随着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我市航天科普活动也持续升温,一颗颗“航天梦”的种子也在广大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正如王杰所言:“感谢新时代让我们每个人有梦可追、追梦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