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法院多项审判执行指标创佳绩

作者:石慧

        本报临河讯(通讯员  石慧)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紧跟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统一安排,严格落实“四项工程”,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明确“1226”工作部署,抓牢抓实审判管理,做深做细机制创新,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实现了2025年第一季度审判执行工作“开门红”。截至3月31日,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8364件,同比下降5.75%,办结12811件,同比上升57.04%,结案进度69.76%,同比上升27.89%。“蒙马奔腾5.1”版16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8项指标优于合理区间,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等9项指标同比趋优,审判质效全面攀升。

        通过先行调解压降诉讼案件总量。辖区7个基层法院和33个基层法庭积极参与旗县区及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全力打造“法院+综治中心”联动解纷模式,通过法官工作站、调解工作室链接246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金牌调解员,开通法律咨询、立案诉讼、司法确认、速裁快审、信访接待、事项督办6大窗口,成功调解7大类矛盾纠纷3689件,相当于民商事一审案件总量的42.36%,为一季度实现司法审判“开门红”创造有力条件。

        集中清理旧存案件成效凸显。严格落实审判案件和执行案件办案进度要求,实行精细管理,每日通报、每周调度、每月会商,从立案、审理、结案、送达、归档等全流程强化督导提醒,一季度办结旧存案件3368件,旧存案件总量同比下降53.37%,超12个月未结案件比仅为0.43%,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法官人均办案同比增加4.65件,办案时长同比缩短13天,真正实现了提速、减量、优化、增效。

        以机制创新促推审判执行提质增效。学习审判执行领域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邀请行业专家指导工作,实时推送学习各类最新政策、典型案例等前沿知识,实行司法审判“1+6”机制和执行模式改革,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为第二季度指标完成打牢坚实基础。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持续巩固“开门红”成果,在提升审判现代化水平、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民生权益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