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流图讯(通讯员 乌戈)近年来,乌拉特中旗高度重视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将其作为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注重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体系,着力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后备力量队伍。
多渠道广招“选”,提质拓源强队伍。制定《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两年计划实施方案》,成立由旗处级领导组成的调研摸排组,对嘎查村后备力量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从政治素质、履职能力、道德品质、培养潜力、年龄学历等方面细化人选资格条件,按照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村考察初审、镇评估复审、旗级备案入库的“三荐两审一备案”程序,从高校大学生、退役军人、经商返乡人员、本村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中储备嘎查村级后备力量,并逐人建立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轨迹。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利用节假日返乡契机,线上平台等途径宣传家乡发展变化、创业政策和产业优势,吸引在外青年人才关注家乡、回归家乡、建设家乡。截至目前,全旗87个嘎查村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19人,平均年龄38.6岁,高中及以上学历达到100%,每个嘎查村“两委”班子至少有1名大学生,推动嘎查村干部队伍梯次储备,有序更替。
多元化优培“育”,固本培元强本领。建立旗、镇、村三级分级培训体系和师资共享、优势互补的师资库,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依托旗委党校、苏木镇流动党校、嘎查村宣讲点等主阵地,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每季度开展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培训,实现嘎查村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立足农村牧区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特点,分类分批组织嘎查村干部开展“一镇一品”研习培训班,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支柱产业,打造地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内容,开展15期实用技术培训班次。紧扣建强基层党组织、建强党员队伍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中心任务,建立后备力量“3+1”结对帮带制度,组建涉农涉牧部门导师团,选派科技特派员开设“田间课堂”,帮助嘎查村干部梳理产业发展方向,传授工作经验。截至目前,全旗87个嘎查村吸收转化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等经验成果26项,新谋划产业项目54个,新增集体经济增收渠道30多条。
多减负严监“管”,明责优考强效能。严格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原则,建立嘎查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健全嘎查村级后备力量管理机制,准确掌握基础信息和现实表现、履职情况、思想动态,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动态调整。秉持“一个体系、一次考核、分类实施”的思路,指导苏木镇党委制定《嘎查村“两委”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方案》,结合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基层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等工作,开展届中履职分析研判,将推动中心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重点,设定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组织考评3个环节,通过集中评议、满意度测评、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嘎查村党组织进行考核,作为评优评先、动态调整嘎查村干部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择优补充嘎查村“两委”干部18人,约谈因集体经济收入过低、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党组织书记5名,先后有11名不胜任的后备力量被调整出库,以优进劣汰鲜明导向打造过硬队伍。
多实践大胆“用”,激发活力强动能。充分运用届中评估结果,持续推行“四个一批”进班子计划,建立嘎查村级后备力量设岗定责、跟岗锻炼等制度,设立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征集、社会治安管理、文明风尚倡导、矛盾纠纷调处等实践岗位,根据其特长潜力,选派到嘎查村任职大学生到苏木镇机关跟岗锻炼,推荐后备力量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职务,参与乡贤走访、民情恳谈、党员座谈、服务群众、公益事业等,让后备力量提早参与到嘎查村级事务和工作实践中来。搭建横向能力发展平台,支持有能力的后备力量参与合作社种植养殖、开办乡村旅游、发展庭院经济等项目,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庭院经济建设等一线工作中锻炼。同时,加大优秀嘎查村党支部书记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择优推荐党支部书记为自治区、市、旗“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截至目前,先后有13名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考录为苏木镇机关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推荐72名后备力量到苏木镇和嘎查村跟岗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