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进社区服务
□本报通讯员 卜娜 文/图
近年来,乌拉山镇瑞泰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在强引领、重宣教、促融合、善治理、优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以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为切入点,建设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社区“石榴籽大家园”。
把牢政治引领方向盘
一是选好身边带头人,赢得居民信任。社区在党总支下成立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培育选拔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党组织带头人。二是用好热心能人,解决居民难题。持续深化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体系,完善网格“大数据”信息库,建立三级网格微信群,将辖区片警、医生、律师等下沉到居民微信群,及时回应各族居民诉求,提供精准精细服务。并选配14名网格长、155名楼栋长,解决小区天然气安装、公共设施修缮、路面硬化、车棚维修、安装健身器材、地下车库渗水等群众愁盼问题。
上好思想教育必修课
一是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区以“专家名嘴”+“草根民嘴”为切入点,有效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依托学习讲堂、“同心筑梦 聚力前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基地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讲堂,通过读书会、知识竞赛、集中宣传、入户走访,广泛使用小喇叭、小视频、书法作品、手抄报等微载体,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各类学习,结合“一周两月”开展“共享法治阳光 共建和谐社区”等主题教育20多场次,让党的民族政策学习教育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二是大道理掰碎揉细处处说。把婚姻家庭、疫病预防、环境保护、婚育文化、妇女儿童保护等政策问题通过专题讲座、恳谈会和“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等主题活动,让“社区治理靠大家”理念植根居民心中。三是抓苗头,线上线下及时说。社区建立居民楼栋微信群216个,通过网格巡查、上门家访和居民微信群反馈,随时关注舆情舆论,发现有影响邻里关系、社区和谐的苗头,及时发声,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搭建交往交流大舞台
一是凝聚党心民心。注重搭建有利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始终以“乐民”为载体,“安民”为保障,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五厅一区”为基本平台载体,开展“籽籽相拥 同心筑梦”文化节等活动21场次,通过学剪纸、送春联、画糖人、品元宵、猜灯谜、做游戏等环节,培育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社区文化氛围,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二是树榜样聚合力。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41人,评选最美家庭3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打好共建共治组合拳
一是结对共治提幸福。以“1+N”联合党委为核心,与9家共建单位联盟共治,将“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有效结合,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问题。近年来争取到20万元共建资金和帮扶物资,为各小区配备34把党群连心椅、开展暖心活动20多场次、点亮各族居民群众“微心愿”200多个、走访慰问老党员和贫困户70余户,不断提升各族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多元善治稳心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轴心”作用,把旗级“志愿先锋 善治联盟”8支志愿服务队力量和各方资源充分整合在基层一线,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6次、点亮弱势群体“微心愿”7个,举办“小骏马”假期公益托管班2期、开展惠民联谊演出5场次、协调解决家庭、邻里等各类矛盾11起。三是“五社联动”增活力。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建设,常态化开展“志愿有我一路同行”等五社联动暖心活动。实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代表为主体共同协商处理社区事务、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管理模式,通过“寻找了不起的邻居”“我的社区我的家”等多种社区议事载体,畅通各族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提升为民服务真功夫
一是提供暖心服务。紧盯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日常工作中,合理设置社区党群服务大厅,开设双语服务窗口,采用AB岗轮值、延时错时等方式,打造有温度、有爱心、有特点的现代化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综合服务窗口,每年为各族居民提供帮办代办事项1000多件。社区智慧妈妈团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同时社区还为小区张贴网格连心卡11张,为老人发放暖心服务卡200余张,开展“爱心敲门”等暖心慰问11次。二是优化共居环境。构建为民便民环境,完成小区环境整治7次,协调解决大门更换、路面塌陷、公共设施修缮等各类民生问题55件。为10名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为一名重度残疾人在家中安装扶手,在瑞泰新城小区打造“长寿亭”,服务各族老年群体,构筑互嵌式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