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杰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磴口县补隆淖镇蒙香迎醋厂发酵车间,醇厚的醋香与浓郁的高粱香气瞬间扑鼻而来。
近年来,补隆淖镇通过“非遗+产业”模式,不仅让酿醋这一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还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醋厂建成后,我就回来在这里工作。我家还种了十多亩高粱,收成后也都卖到厂里。这样收入也高了,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补隆淖镇团结村村民赵冬梅乐呵呵地说。
多年来,蒙香迎醋厂坚持采用古法手工老醋酿造工艺酿醋,虽过程繁琐、耗时耗力,但这也让蒙香迎醋拥有了独特的风味与品质。2019年6月,蒙香迎醋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4月,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精选玉米、高粱等优质原料,采用‘冬捞冰、夏伏晒’的传统工艺进行酿造。酿制周期长达2年,酿制过程中不加一粒盐,这样既能保证醋的醇厚口感,又能充分释放五谷杂粮发酵后的营养成分。”蒙香迎醋厂总经理赵春说,“此外,我们还引入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既符合传统标准,又能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赵春表示,未来醋厂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探索更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力争将蒙香迎醋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来自补隆淖镇的独特美味,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下一步,补隆淖镇将继续深化“非遗+产业”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