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区域合作聚势跃升

作者:张静

□本报记者  张静

3月初,我市印发《巴彦淖尔市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实施方案》,依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17项任务,扎实推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中蒙跨境铁路进入开工倒计时,多式跨境运输设计能力可达9000万吨。

甘其毛都口岸跨境运输通道车流如织,一辆辆满载煤炭的重型卡车有序通关,智能化AGV无人驾驶货车在监管作业区穿梭通行。

五原县民泰农贸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设备快速运转,精选后的葵花籽装入包装袋,将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

据海关统计,1—2月,我市农产品出口额达13.7亿元,占同期内蒙古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3.05%。

……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持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加快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拓宽国际合作新领域

一列列满载集装箱的“巴彦淖尔号”中欧班列相继从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鸣笛驶出,将葵花籽、油葵籽仁等产品运往俄罗斯。

每年蜜瓜上市时,内蒙古众聚达贸易有限公司将蜜瓜远销至越南、老挝、俄罗斯等国家。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创建全区县域外经贸破零增量示范项目1个、外向型产业企业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1家,逐步形成了辐射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国际营销网络。

……

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深化对外经贸合作,组织企业赴蒙古国和俄罗斯参加中国商品周活动,积极参与国家向北开放经贸洽谈会、中蒙博览会等活动。利用“蒙商丝路行”系列经贸活动平台,精准开展贸易对接,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延伸开放触角,持续扩大海外“朋友圈”。同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依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籽仁类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籽仁、番茄和脱水菜等年出口额突破80亿元。培育高质量发展主体,重点培育氨基酸、鲜食辣椒和农业机械等新兴产业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新增二手车及整车出口资质备案企业2家,实现二手车出口“破零”。扩大高新机电产品、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技术进口,力争年度新增进口额1亿元以上。保持煤、铜进口稳中有进,扩大锰矿进口。

我市还将进一步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核心,培育跨境电商企业和产业园,启动全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积极申建中国(巴彦淖尔)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培育1~2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通关、收汇、退税、融资和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全面探索“边民互市+”模式,制定《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推动甘其毛都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建成并封关运营。

在提升口岸通关过货能力方面,我市将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优化整合口岸运行数据,更新升级关检智能化查验设备。持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启用国赋环保型煤炭监管场所,加快推进出境车辆服务区二期工程,争取跨境铁路大桥开工建设。同时,优化口岸产业布局,提升煤、铜大宗矿产资源配置能力,做大进口资源浇地深加工规模。

此外,我市还致力于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效能和服务品质,通过疏通堵点、卡点,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沿线城市+沿边口岸”模式,加强与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二连浩特、满洲里运营平台的联动发展,实现中欧班列提质扩容。

持续扩大国内区内合作

共谋发展新蓝图

乌拉特前旗昌兴达实业有限公司将本地枸杞、黄柿子等农产品远销26个国家,让更多人品尝到中国味道;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突破羊皮食品化技术壁垒,以羊皮为主要原料研发出“羊筋道”系列休闲食品,让每公斤羊皮的利润从10元升至50元;内蒙古璟涞农业农资有限公司与北京礼邦众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1亿元采购协议;今年第4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上,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与我市企业签订5项科技合作协议,合同总金额达350万元……在深化对外开放的同时,我市同步推进国内区内合作深化,统筹内外联动发展布局,正以开放的姿态精心编织着一张跨区域的合作网络。

——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对接联络,围绕生物医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冶金化工等19条重点产业链缺口目标企业主动上门突破,承接优质产业转移。借助进博会、西博会、丝博会、兰洽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国内重点展会平台,以“展会+招商”形式,聚焦重点产业承接地场景招商需求,搭建区域联动招商平台,全力引进和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

——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与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融合联动。依托清洁能源和蒙西电网优势,围绕包头、乌海等地氢能应用场景,建设以新能源制氢、制氨、制醇为主的氢能未来产业基地,促进电力就地消纳。

——推进“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动我市与包头、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盟四地共同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形成区域联防联治新格局。深化与阿拉善盟在黄河岸线流沙治理上的联防联治,完成治理5万亩(固沙+灌木),建成沿河岸线11公里长、6公里宽的林草阻沙带,切断沙漠入侵黄河的通道。

——全方位推进京蒙协作,深入实施“六个倍增计划”,在教育、医疗、农畜产品销售、旅游、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全市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深化市域联动协作

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3月14日,临河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三区一体”协同发展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临河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分别与内蒙古中椒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沃尔绒业有限公司、河北昊铁轨道装备材料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签约,涉及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绒毛纺织加工等多个领域。此次签约标志着“三区一体”协同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今年,我市将从促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全域农高区建设、加强园区产业分工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化市域联动协作。

——在促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推动临河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三区一体”协同发展,与各旗县联动发展市域“飞地经济”。

——在稳步推进全域农高区建设方面,坚持“全域农高区化、产业全链条化”发展思路,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争取落地实施一批国家科技项目。通过实施成果转化、服务输出、联合攻关等重点工作,以面带全域,打造特色生态农牧产业集群,引领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园区产业分工合作方面,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若干百亿集群。甘其毛都口岸和乌拉特中旗落地加工园区将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联动发展进口煤炭、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将加强边腹互动,充分发挥水、煤、绿电组合优势,加快发展煤基新材料、新型冶金化工等绿色先进高载能产业。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工业园区将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