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渠
2025年,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工作要求,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强大政治引领,努力在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深化“六个工程”、推进“六个行动”、建设“五高五区”上提供坚强水利保障,用心用情用力传承好千年基业、建设现代化灌区。
供排水管理上实现新提升
牢固树立保供增产的行业主责意识,深入落实“六个精准”供排措施,全力做好供排水服务保障工作。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科学调度、精准灌溉”原则,做好上游来水形势分析预判,组织开展种植结构调查和春夏灌面积摸底工作,跟踪监测土壤墒情,科学测算春夏灌需水量。加强排水管理,做好乌梁素海进水口、总排干出口段、灌区入黄排水口等水质监测,确保黄河水质安全。加强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应用,用好灌区水量调度系统和信息化采集系统,不断提高科学分水调水能力。
工程建设管理上取得新成效
组织实施好“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水权转让二期和总干渠第一、第四分水枢纽除险加固项目尾留工作,不断夯实灌区工程基础。协调推进包银铁路项目交叉跨越河套灌区国管渠(沟)道衬砌整治工程。继续推进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对照水利部新标准新要求,不断完善软硬件。按照“争取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积极推进项目策划工作,谋划储备一批新项目。
地区生态建设上作出新贡献。积极配合争取乌梁素海和湖海湿地生态补水指标,维护灌区水生态安全。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严格管控国管渠(沟)道岸线空间,坚决打击非法排污、侵占水域岸线等违法行为。加大国管渠(沟)堤硬化绿化力度,打造交通防汛安全线、生态绿化风景线。
农业节水行动上展现新作为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和市政府的节水行动方案,加快完善农业节水增效“五项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体系。推动传统灌溉服务制度向现代化灌溉服务制度转变,总结提炼引黄滴灌灌溉制度,完善秋浇灌溉制度,做好传统渠道灌溉制度与现代化灌溉制度的有机衔接。加快研究论证农业节水与生态安全平衡点,处理好节水与生态的关系。建立健全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巩固现有计量措施,加强已建自动计量设备的维修养护,提高设备在线率,加强人工计量技术人员培训。加快推进“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和水权转让二期信息化工程,新建自动计量设备378处。建立健全农业水价政策体系。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好《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不断完善灌区工程农业供水水价形成机制。继续研究引黄滴灌供水收费办法,制定出台指导意见,规范引黄滴灌供水价格。建立健全节水市场制度体系。深入践行“两手发力”,以水价改革为杠杆,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合理收益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健全完善引黄滴灌协商定价机制,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引黄滴灌。配合落实好节水奖励机制,激发用水户节水积极性。建立健全节水技术及服务体系。推广引黄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好用好中心引导资金投资建设的引黄滴灌试点项目,做好经验总结和复制推广,不断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科研平台与创新能力建设,集中力量打造国家农高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支撑能力和水平。配合旗县区加强基层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节水服务水平。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引导用水户增强节水意识,转变用水方式。
水利科技赋能上增添新优势
深入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不断完善“1+13”合作机制,全力抓好“黄河流域灌区高质量发展科技联盟”创立组建工作,组织实施好“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研究项目”。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河套灌区农业节水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试验示范区”,开工建设“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全力推动大科学装置、科研大楼建成投运。加快推进灌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整理汇编灌区科技成果和《引黄滴灌技术手册》等技术培训资料,推动4个国家“十四五”科技重大专项科研成果在灌区转化应用。加强1个试验中心、4个试验站建设,加快推进科研用房、化验室、科研仪器设备更新改造。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用好柔性引进人才机制,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助力灌区科技建设。
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上取得新成果
加强与各类高校院所和宣传文化部门的深度合作,深入挖掘河套水利文化在边疆治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和阐释“千年基业”、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盛公、二黄河、总排干等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快推进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布展升级并对外开放。全力打造总干渠文化长廊,以总干渠水利文化精神为依托,推动总干渠一、二、三、四闸及13条干渠文化长廊建设。加快推进排水展览馆建设,以总排干南岸海望路为依托,打造总排干文化带。发挥好信息化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做好《中国黄河文化大典——河套灌区篇》整理汇编,启动《巴彦淖尔市水利志》《河套灌区水利记忆》《河套灌区水利科学研究志》编撰工作。积极推进杨家河、永济渠申报自治区级水利风景区。适时举办第二届干部职工运动会。开展“千年基业 源远流长——河套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摄影图片展,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服务保障能力上得到新提高
全面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深化干部职工对国家安全的思想认识。强化宣传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外宣激励机制,协调主流媒体深入灌区采访报道,大力宣传灌区现代化建设成效,不断提升灌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确保答复及时满意。认真贯彻落实好《信访工作条例》,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维护好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机要保密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和全员保密教育培训,增强干部职工保密意识。全面落实依法治理工作要求,抓好普法教育,深化诚信机关建设。
灌区安全运行上开创新局面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开展工程、水域、消防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灌区安全运行。加强水利工程保护,深入贯彻落实《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水利工程保护条例》,加强工程日常维修养护,坚决打击非法排污、侵占水域岸线、损坏水利工程等行为。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压实防汛抗旱减灾责任,构建完善中心、分中心、所、段四级“联防联动”预案体系,统筹抓好分凌防汛、应急抗旱、防洪抢险等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灌区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收支两条线”有关要求,进一步梳理完善、调整优化灌区公务接待、工程维护、财务管理、项目申报、内部巡察等工作制度,推进灌区持续良好运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开展河套灌区国管工程基础设施资产调查,推动国有资产规范使用和管理。加快推进永济灌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完成“数字孪生”河套灌区(永济灌域)先行先试建设项目,总结提炼建设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运行管理模式。配合做好水权确权交易改革,不断提升灌区引黄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灌区党的建设上焕发新气象
灌区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对灌区工作的统一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把党建引领贯穿决策部署、统筹协调、推动落实全过程,为传承千年基业、建设现代化灌区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增强政治意识、站稳政治立场,把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作为做好灌区各项工作的“纲”和“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和《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堡垒支部建设,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对标找差,争创一流”等活动。用好“机关党建云”平台,规范基层党组织换届、党务公开、党费收缴和使用管理等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公开招聘工作,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河灌中心系统知识竞赛、志愿讲解比赛、“领航共建 助企先锋”活动和深度节水控水专题培训。统筹做好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帮扶济困、慰问救助、职称评聘等工作,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创新,在急难险重中展现新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统筹推进“三多三少三慢”“慢粗虚”、加重基层负担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深化“提标、提速、提效”专项行动。加大警示教育力度,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以案为戒、坚守底线,锻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