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芦苇帘沙障
□本报通讯员 张鼎晖 任雅 文/图
春寒料峭,走进乌拉特后旗这片广袤的土地,一场规模空前的生态治理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乌拉特后旗的多个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目前已全面开工。
在西补隆林场,阳光洒在广袤的沙地上,映照出一片金黄。工人们正手持工具,分工明确地铺设着芦苇帘沙障,形成一道道坚实的屏障。“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在这片沙地上铺设芦苇帘沙障固定流沙,为后续的灌木种植打下基础。”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杜文峰一边指挥工人作业,一边介绍道,“‘三北’工程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
为了应对风沙侵蚀,乌拉特后旗启动了包括本巴图沙漠、莫林河流域、阴山一线和中蒙边境在内的多个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涵盖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草等多项工作。“2024年,我们启动了‘三北’六期工程,2024年到2026年预计完成850万亩生态治理任务。这些项目的实施使乌拉特后旗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当地农牧民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草原局技术总工温苏雅勒图说。
作为我市“三北”六期工程主战场,2025年,乌拉特后旗将聚焦打造全市“三北”六期工程黄河“几字弯”标志性工程,按照“以水定绿、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的原则,积极探索“光伏+工程固沙+多模式灌木造林+林场生态管护+林场接种肉苁蓉获益+N”和“退化草原修复+农牧民合作社先建后补+农牧民后续管护+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舍饲圈养”等模式开展生态综合治理,计划完成生态建设464.42万亩。另一方面继续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先建后补”,计划采用“先建后补”方式,实施人工灌木造林+工程固沙项目11.17万亩,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继续探索固沙材料就地取材,助力防沙治沙节本增效,目前各施工标段共储备麦秸、芦苇等固沙材料12488吨。
随着项目的全面推进,乌拉特后旗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也将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这片曾经饱受风沙侵蚀的土地,将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生态治理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