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其格乐 阿娜尔
近年来,“指尖经济”的兴起,让传统手工艺在市场上焕发新生。乌拉特中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要看铜银器哪家强,就看乌拉特中旗非遗铜银器。伴随“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锤炼、镶嵌、鎏金、掐丝……普通的铜银块在传承人的精心雕琢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乌拉特中旗手工艺品过去只是局限的在当地销售,现在通过直播带货以及部分走出去的手工艺人的带动不断走向市场,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民族手工艺品,让手工艺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我带的徒弟们也都自立门户,开设了自己的银饰加工店,传统技艺不断在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巴图陶高说。
乌拉特刺绣,行走的文化符号。2024年,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娜仁高娃带着乌拉特刺绣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瑞典、拉脱维亚等国家采购商的关注,110种乌拉特刺绣胸针销售一空。同时,娜仁高娃还接到了上海两位顾客的私人定制。春节期间,上海的顾客又新定制了一批刺绣作品当作新年礼物送给了亲朋好友。“乌拉特刺绣手法独特,对针距要求特别高,需要手指、眼睛、心,三位一体的聚焦。我们的绣娘遵循‘梳针方法’,让刺绣更立体鲜活。2024年大概销售了19万余件刺绣手工艺品。”娜仁高娃说。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全方位打造了占地3100平方米的同心创业街,吸纳入驻包括乌拉特铜银器、乌拉特服饰、玉雕石刻、奶食加工等特色产业在内的多位手工艺人才,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2024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目前,乌拉特中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铜银器制作技艺)、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市级82人、旗级220人;国家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0个。
今年,乌拉特中旗计划投资600万元,打造“金石交”民俗文化体验园与“金石交”同心创业步行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保护的队伍之中,让传承人的技艺与年轻人的创新不断碰撞,让非遗项目与文创产业不断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